[2009-3-5]拉赫玛尼诺夫Piano Concertos Nos.2&3-Janis[Mercury]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聆听一辑西方古典西方古典-Mp3区(VIP) [2009-3-5]拉赫玛尼诺夫Piano Concertos Nos.2&3-Janis[Mercury]

版块说明:
◎ 本版块为社区本地下载收费版块,需付费成为音乐精灵,回复后才能看见下载链接。音乐精灵详情请查看 论坛置顶帖>>
◎ 『激动社区』品牌唱片公司及专辑下载索引汇总(附本地下载必备软件):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1553975.htm
【本地MP3区下载必备】txt、rar及mp3文件的批量下载自动重命名解压缩教程(简易版):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2556282.htm
   
1  /  10  页   12345678» 跳转 查看:12676

[2009-3-5]拉赫玛尼诺夫Piano Concertos Nos.2&3-Janis[Mercury]

点击关闭鉴定图章

[2009-3-5]拉赫玛尼诺夫Piano Concertos Nos.2&3-Janis[Mercury]



专辑英文名: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2 Piano Concerto No.3
专辑中文名: 拉赫玛尼诺夫 钢琴协奏曲二 三号
艺术家: Byron Janis
发行时间: 1991年
地区: 美国


专辑介绍:

C小调第2钢琴协奏曲Op. 18

拉赫玛尼诺夫共有4首钢琴协奏曲。作为20世纪初的钢琴巨匠的拉赫玛尼诺夫,在他的作品中最杰出的就是钢琴曲,而且尤以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他作品中的管弦乐音响浓密厚实,力度对比强烈,特别是他技巧高超、气势宏大的钢琴演奏风格,直接影响到他的钢琴音乐的创作。在华丽的钢琴化效果上,加上了丰富的旋律与思索性的深度,再加上一层浓厚的俄罗斯民族色彩,奠定了他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他的4部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和钢琴独奏曲都有音乐深沉、性格刚毅和不作无谓炫技的特点。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4首钢琴协奏曲中,《第2钢琴协奏曲》和《第3钢琴协奏曲》所具有的高度艺术水平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大地超过了他后期在国外的一些创作。如同柴科夫斯基的《第1钢琴协奏曲》那样,这两首协奏曲也可以叫做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创作的交响曲。

《第2钢琴协奏曲》在1900一1901年间写成,这是拉赫玛尼诺夫经过若乾年创作危机之后,重又聚起新的创作力量的开始。同时也是他个人生活中因结婚而带来的幸福转机之前的产物。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部作品的总的特点。这部协奏曲的基调是明朗的,充满着欢乐的情绪和温柔、恳挚的抒情诗色彩。这部协奏曲1901年10月26日,由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亲自担任钢琴独奏,莫斯科爱乐乐团协奏,在莫斯科首演,1905年此曲获格林卡奖。

第一乐章甚快板(Vivace),升f小调,4/4拍,奏鸣曲式。乐曲从一段简短的引子开始,由钢琴奏出一连串深沉而蕴含着无限张力的和弦由弱至强,犹如钟声长鸣,声声敲击震撼人心。正如俄罗斯作曲家梅特涅尔所说:“每当第一下警钟声响,你就会感到整个俄罗斯跃然奋起”。这段引子为乐章第一主题的呈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沉重的和弦很快转为流动琶音,铺成宽广的背景,在它之上,弦乐与单簧管奏出旋律沉郁悠长、感情诚挚动人的第一主题。

这个主题虽然不是俄罗斯民歌的直接引用,但它却深具俄罗斯民族特点,其旋律与和声同俄罗斯典礼音乐有密切的联系。随后,音乐的色彩逐渐地转为明朗,节奏重音也减弱了,几声响亮的铜管吹奏,一扫低沉暗淡的气氛,钢琴奏起清彻优美的第二主题。

第二主题也是歌唱性的,其中同样可以感觉得到俄罗斯的平原之辽阔,但是性格却有所不同,这里有抒情的温柔,有激奋的热情,也有淡淡的幻想和倦怠之态,略具东方色彩。接着钢琴的演奏与双簧管构成亲切对答,音乐愈来愈细腻飘逸,仿佛沉入梦一般的境地。但只有短暂的瞬间,铜管的和弦打断了沉思冥想,平稳的乐队进行衬托着晶莹跳动的钢琴声音,音乐逐渐激动起来。在展开部中,钢琴声部特别丰富,音乐从稍带不安的情绪逐渐转化为悲壮的,并在进入再现部之前形成热情澎湃的高潮。这时,低音踏着稳重的步伐,弦乐演奏的主部主题与钢琴奏出的和弦形态的刚毅动机交织在一起,音乐具有胜利狂欢的进行曲特点。热情的狂潮逐渐减退,如歌的第二主题在圆号上出现,引起人们诗意的遐想。在恬静美妙的尾声中,感情的涟漪仍在不时阵阵泛起,最后以明亮光彩的和弦乾脆利索地结束。

第二乐章持续的慢板(Adagio sostenuto) , E大调,4/4拍,复三部曲式。这个徐缓的慢板乐章像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加弱音器的弦乐与木管构成宁静的和弦,钢琴作为背景轻轻地进入,巧妙地交错运用三拍子与四拍子,使织体丰富而有厚度,奠定了这一乐章凝神的气氛。乐章的基本主题就在这一背景上由长笛奏出,它的音响柔和,气息十分宽广。

这个主题开始时的旋律同第一乐章第二主题近似,但在这里它更流畅、更从容,在迷人的温柔之间溶合着幻想、希望和生活的欢乐。这一主题用变奏手流在乐队与钢琴上出现,调性不断转换,其间两次插入对比性的段落,将这如画的音乐揭示得十分动人。

中段速度稍快,钢琴奏出从第一部分派生出来的主题,大管与之呼应。不久,乐队音响渐弱,独奏钢琴的一些活跃的音型自由地驰骋,像一首诙谐的钢琴练习曲,充满内在的,最后以光辉有力的华彩乐段作为结束。再现时音乐又回到沉静忧郁的主题,由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奏出,像是被中段激烈感情打断后的延续。其结构简短,色彩更加细腻朦胧。很快进入尾声,乐队以纤细的音响奏出宽广悠长、蜿蜒下行的旋律,钢琴低音大幅度的琶音支持着右手无比迷人的和弦进行,使人完全沉浸在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之中。

第三乐章诙谐的快板(Alegro scherzando) , C大调,,2/2拍。回旋奏鸣曲式。这个乐章是一首快速的情绪欢腾的终曲,从一段长引子开始,在它那明快的节奏中只有第一主题的个别因素露面,但其中一段华彩性钢琴乐句却很有特色。各部分的段落分明,速度处理不尽相同,构成了相互对比并置的音乐形象。乐队轻捷的音型和钢琴的华彩引出充满活力的节奏背景,乐章的第一主题就在这一背景上浮现出来。

乐章的第二主题的旋律进行柔和、流畅,富于宽广如歌等抒情特点。这个主题同前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它那炽热而激奋的抒情咏唱,却是由第一主题的急速和欢快的形象为它做好准备的。

展开部以第一主题为基础,果断的音型由钢琴与乐队相互竞争呼应,华丽的协奏风格在这里得到充分的显现。之后演变成一个赋格段,各声部依次先后进入,此起彼伏,将主题刚毅坚定的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最后乐队有力地再现第一主题,钢琴紧跟着进入。不久又出现第二主题,并形成半音关系的转调(由C转降D),而平静的连接段落又到了降G大调,紧接着第一主题回到c小调,构成三全音关系,大大加强了调性的色彩的表现力。在一个令人引起警觉的小休止后,乐队和钢琴好象全都鼓足了力量,整个乐队全力奏出第二主题,而在钢琴提供的强有力的和弦背景中,还不难听到第一主题开头的动机音调。这时第二主题已不再具有原来的抒彩,成为庄严的颂赞或宏伟的颂歌,音乐满怀、华丽辉煌。最后的尾声急促的加快速度,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

D小调第3钢琴协奏曲Op. 30

这首乐曲在1909年完成,是拉赫玛尼诺夫在20世纪最初创作的精品,与第2钢琴协奏曲有很多共同点。它们都是以其饱满的热情和沸腾的生命力而感染听众,用丰富的旋律和同样丰富的钢琴技法,同乐队写作的高超笔法结合在一起。两者的差别在于《第2钢琴协奏曲》的抒情音流更加宽广、更加丰满,而《第3钢琴协奏曲》则更集中、更深刻、更加戏剧性,交响发展具有更大的规模,钢琴技巧的作用也有更大程度的发挥,乐曲的结构更为复杂,性格也更加多样。《第3钢琴协奏曲》是一首技巧难度较高的乐曲,由于采用多种多样的钢琴技法,例如清淡的华彩、经过句、双音、浓密的复调织体、轻快机敏的断音、大量宏伟的和弦等等,使乐曲获得非常多样的色彩效果。

1910年11月28日,由拉赫玛尼诺夫担任钢琴独奏,华尔特丹姆洛希<18l6-1957)指挥纽约交响乐团协奏初演。

第一乐章不过分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amto) ,d小调,4/4拍,自由的奏鸣曲式。乐曲直接从主部主题进入,由钢琴八度奏出,宛如一首朴素的俄罗斯抒情歌曲。这第一乐章中,这个主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乐章的主导形象,它不但在这里得到了非常宽广而多方面的发展,在随后的两个乐章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它。乐章的第二主题处于从属的地位,尽管它带有不同的情绪色彩,但它的节奏、特别是主题开始部分,却直接袭用和依赖前一主题。它的音调同样以歌唱性为主,并具有温柔、抒情和冥想的特点,成为最温暖和最迷人的旋律。

在展开部中,第一主题在各种调性中,进行各种不同的变化,后来却自然消失在钢琴的装饰性的音型里,在更活泼的部分用上新的素材。接着是从这个主题发展成三连音的律动性快板的动机,以强大的音响进行发展。随后进入甚快板的华彩段。最后是第一部分的缩短再现,由于华彩乐段已再现过乐章的两个主题,实际上已起过再现部的作用,因此这里出现的再现部,只是类似一段尾奏。

第二乐章间奏曲,柔板,A大调,3/4拍,采用变奏手法与三部曲式结构。它以哀怨、惆怅的抒情段落与活泼、快速的中段形成对比,其中还间插时隐时现的、以第一乐章主部主题衍化出的旋律片段。这个乐章的音乐有风景画般的色彩,在乐章的中段,拉赫玛尼诺夫引人一个快速度的圆舞曲式的段落,从而使这首协奏曲又近似交响套曲结构。乐章的第一主题首先用乐队呈示,当双簧管奏出这支悠缓、沉思和忧郁的旋律时,使人联想到俄罗斯牧笛的曲调。随后当钢琴进入时,音乐依然保持原来的明朗静观色彩,但逐渐地变得不安和悲壮,如歌的主题已经失去了田园诗的风味,成为非常热情的自白。乐章中段转入全新的情绪氛围,出现新的音乐形象,在钢琴的晶莹乐句的背景上,乐队奏出一支典雅的圆舞曲旋律,音乐光彩夺目,绚丽多彩。乐章的最后一段,基本主题又由乐队奏出,它重又带回原有的田园诗色彩,只是有点伤感。最后突然闯进钢琴的豪迈乐句、八度进行与和弦,这一简短的过渡不间断地将音乐直接转入最后乐章。

第三乐章2/2拍,d小调,奏鸣曲式。急促而富于活力的节奏,使主部主题从一开始进入即给人以雄壮有力的印象,昂扬、欢乐的色调使人联想到俄罗斯民间节日的景象。这是一个诙谐性的主题,它的节奏明快,严峻有力。结构清晰,钢琴声部的旋律同第一乐章第二主题开始的音乐有关,而乐队的合奏主题也同第一乐章有着音调上的联系。随后的连接段主题同第一主题相衔接,它同样明朗而欢愉,但更为抒情、悲壮,具有拉赫玛尼诺夫所偏爱的“钟声”效果。

乐章抒情的第二主题用钢琴在G大调奏出,这是一个热情的如歌的旋,气息十分宽广。它同乐队中的另一支更为平和的旋律按对位的方式相结合。

展开部以降E大调开始,这里发展的并非终曲的主题,而是第一乐章中的那些基本主题。接连闪现了抒情的副部、谐谑性的插部以及第一乐章明朗的副部主题的再现,构成了色彩缤纷而又井然有序的形象。之后进入再现部,最后在乐章的尾声中,第二主题变为一支兴高采烈的庄严的颂歌,乐曲在一段急速的华彩性的音乐中结束。

转自天易娱乐论坛,感谢原作者bblzh 。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英文: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是一位出生于俄国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1943年临终前入美国籍。他的作品甚富有俄国色彩,充满,且旋律优美,其钢琴作品更是以难度见称,纳入于不少钢琴演奏家的表演曲目中。被誉为20世纪最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兼指挥,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倡导者。

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生于谢苗诺沃,1943年卒于加利福尼亚的贝弗利希尔斯。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主要坚持晚期浪漫主义风格,尤其受柴科夫斯基的影响很深,富于浓郁的情感色彩和悲剧性,其作品形象鲜明、表现强烈、织体繁复、音响厚实、和声色彩浓重,经常有俄罗斯辽阔的大自然气息和民歌音调的回响。他是最伟大最卓越的钢琴演奏家,他的演奏技巧精湛,并具有深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尤其是演奏他自己的作品更为突出,录制了很多唱片。他又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家,他那充满活力的精细入微的指挥也在唱片中保存下来。但使他的名字留传后世的是他的作品,他是19世纪后期多彩多姿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中的最后一位,这些大师以其悠长宽广、而又每每充满无言忧郁的旋律而表现出独到的才华。



拉赫玛尼诺夫出生在贵族家庭,1882年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1885年在莫斯科师从尼古拉.兹韦列夫学习钢琴,1886年开始作曲。1888年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同时从塔涅耶夫学习对位,从阿连斯基学习和声。1891,1892年先后毕业于钢琴系和作曲系。这时已显露出创作才华,作有《第1钢琴协奏曲》及独幕歌剧《阿列克》等作品。毕业后他在国内外演奏获得成功,从事钢琴教学及莫斯科皇家大剧院指挥。1906-1909年寓居德国德累斯顿,1909-1910年赴美演出后返回莫斯科,1911-1913年任莫斯科爱乐乐团音乐会的指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在贵族女子中学任音乐总督。1917年十月革命后不久应邀往瑞典演出,从此侨居国外,1918年起定居美国,此后,他主要在欧美各国从事演出活动。晚年,尤其是反法西斯战争年代里,他怀念祖国,经常开音乐会募捐献给自己的祖国。



拉赫玛尼诺夫离开俄国前,曾编写弥撒曲《Vesper Mass》,这亦是他为自己丧礼编写的作品,当中一句歌词(英译版本)如下:


  "Lord, now lettest Thou Thy servant depart in peace."


  “主,现在就让你的仆人在平安中离去。”






  贾尼斯 Byron Janis (1928—) 美国钢琴家,7岁在纽约师从马库斯与列文涅学钢琴,1943年与布拉克指挥美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而开始演奏生涯。霍洛维茨欣赏他的演奏,收为。1960年贾尼斯到苏联巡回演出,获极大成功,后因患病而停止演奏,直到1972年才恢复演出。贾尼斯在霍洛维茨指导下,追求音色与表情,擅长演奏拉赫玛尼诺夫和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



专辑曲目:

01. 14:48 Piano Concerto No.3 in D Minor Op. 30 - Allegro ma non troppo
02. 10:08 Intermezzo: Adagio
03. 12:50 Finale: Alla breve
04. 10:15 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r, Op. 18 - Moderato
05. 9:55 Adagio sostenuto
06. 10:43 Allegro scherzando
07. 2:50 Prelude in E-flat Major, Op.23, no.6
08. 3:50 Prelude in C-sharp Minor, Op.3, no.2



试听 :03. 12:50 Finale: Alla breve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本帖被评分 1 次
最后编辑classical1756 最后编辑于 2009-03-05 23:23:42
 

回复 1F classical1756 的帖子

thanks for sharing
 

回复 1F classical1756 的帖子

thanks for sharing
 

回复:[5/3/2009][2009-3-5]Piano Concertos Nos.2 & 3 ...

壓縮包尚在上傳中,敬請期待好碟!

https://sounettre.pixnet.net/blog
目前有點事忙,有事找咖啡香,煩請到痞客邦留言給我,謝謝。

 

回复:[5/3/2009][2009-3-5]Piano Concertos Nos.2 & 3 ...

拉赫玛尼诺夫的鋼琴曲 絕對值得收藏 謝謝classical1756
由於百度網盤 對於台灣網友與對岸限制 以至於過去的鏈結不見 深感抱歉!!!
若能見時可能他們放寬了!!!
*** 上傳的文件 若失效就不再傳了 所以......***
 

回复:[5/3/2009][2009-3-5]Piano Concertos Nos.2 & 3 ...

谢谢楼主分享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
 

回复:[5/3/2009]Piano Concertos Nos.2 & 3 -Janis[Mer...

全力支持极品帖.
 

回复:[5/3/2009]Piano Concertos Nos.2 & 3 -Janis[Mer...

本专辑钢琴家资料:(转自百度百科)

贾尼斯 Byron Janis 1928— 美国钢琴家,7岁在纽约师从马库斯与列文涅学钢琴,1943年与布拉克指挥美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而开始演奏生涯。霍洛维茨欣赏他的演奏,收为。1960年贾尼斯到苏联巡回演出,获极大成功,后因患病而停止演奏,直到1972年才恢复演出。贾尼斯在霍洛维茨指导下,追求音色与表情,擅长演奏拉赫玛尼诺夫和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
 

回复:[2009-3-5]拉赫玛尼诺夫Piano Concertos Nos.2&3-Janis[...

火力支持一下
 

回复:[2009-3-5]拉赫玛尼诺夫Piano Concertos Nos.2&3-Janis[...

感谢分享!
 
1  /  10  页   12345678»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