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2/2/2009]原创 《雨果经典诗歌配乐朗诵专辑-赠朱丽叶》(童自荣、曹雷 320K MP3)
午夜來聽 雨果的詩歌 心較能寧靜 謝謝小屹再次的詩歌的朗讀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作家。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一生創作了眾多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
生平
雨果出生於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杜省貝桑松,他的父親是拿破崙手下的一位將軍,兒時的雨果隨父在西班牙駐軍,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於寫作,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的詩歌競賽會得獎,17歲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出版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以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以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幾部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的小說。
1841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議員,1848年二月革命後,任共和國議會代表,1851年拿破崙三世稱帝,雨果奮起反對而被迫國外,期間寫下一部政治諷刺詩《懲罰集》,每章配有拿破崙三世的一則施政綱領條文,並加以諷刺,還用拿破崙一世的功績和拿破崙三世的恥辱對比。
1870年法國不流血革命推翻拿破崙三世後,雨果返回巴黎。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幾乎涉及文學所有領域,評論家認為,他的創作思想和現代思想最為接近,他死後法國舉國誌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國名人紀念牌的「先賢祠」。
雨果最為法國人津津樂道的浪漫事跡是,他于30歲時邂逅26歲的女演員朱麗葉·德魯埃,並墮入愛河,以後不管他們在一起或分開,雨果每天都要給她寫一封情書,直到她75歲去世,將近50年來從未間斷,寫了將近兩萬封信。
劇本
《克倫威爾》,1827年發表的韻文劇本。劇本的「序言」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為重要的文藝論著。
《愛爾那尼》(愛格尼),1830年,它的首演是法國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徹底勝利的標誌。
小說
《巴黎聖母院》(鐘樓怪人)1831年,是雨果著名的小說,浪漫主義小說的代表。小說中的兩個人物,卡西莫多和副主教孚羅洛是一對比,前者外貌醜陋,但心地純潔善良。後者道貌岸然而心地險惡,尤好爭權奪利,並枉顧他人。女主人公艾絲蒙則是美的化身。
《笑面人》發表於1869年 小說有著和巴黎聖母院一樣的美醜對比。主人公格溫普蘭出生貴族,但因宮廷內的勾心鬥角,小時候被毀容。後來被民間藝人「熊」(或音譯「烏蘇斯」)收養。所以說,格溫普蘭是人民的兒子。後來小說峰迴路轉,格溫普蘭命運大起大落,可是因為愛人「女神」(音譯「蒂」)的病逝,徹底絕望,投河而去。《笑面人》的創作標誌著作者向現實主義邁出了一大步。
《海上勞工》
《悲慘世界》(孤星淚)歷時三十餘年,從1828年起構思,到1845年動筆創作,直至1861年雨果才終於寫完全書。是最能反映雨果文學手法,思想觀念的文學巨著。在小說中,雨果描述了下層人民的深重苦難。並且通過主人公尚萬強的遭遇,表達了雨果悲天憫人的思想。
《九三年》 是雨果最後一部小說。小說的兩個對立人物,革命派郭文和保皇派郎特納克侯爵是雨果的又一善惡對比。郭文在捕獲郎特納克侯爵之後,因念郎特納克侯爵救了三個孩子,竟不惜把自己送上斷頭台,而放走了敵人頭子。這種安排,最能體現雨果對慈悲為懷,對純潔良心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