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作者是杨朱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小憩 · Life音乐水吧历史文化 《道德经》的作者是杨朱

1  /  1  页   1 跳转 查看:1370

《道德经》的作者是杨朱

《道德经》的作者是杨朱

一、老子是假借人物
1.黄老学说并起,黄帝是假借,老冉也是假借,是杨朱道家遭迫害后“虚构”而出的人,即便有老子这个人,也只是西周守藏室之史,与道家毫无关系。
2.老子所处的时代没有李氏,大多数氏为后来(疑为太公和后)出现,最早的李氏是李悝。
3.老子所处的年代没有函谷关,函谷关出现于各国变法加强中央权力,修建长城时所建,即比老子的时代晚百余年。
4.无论西周还是楚国没有人受到老子的影响,没能像楚辞一样形成道家学风,而屈原之后楚国受其影响便有了楚辞。即前无顺接后无影响,在盛礼的西周空投出一个道家高手,显然不合逻辑。道家圣地为稷下学宫,儒家和道家相互排斥,治礼的西周绝不会出现一个道家圣人
5.道家托名西周老子,是对儒家礼教的妥协。虽然“周礼尽在鲁国”但源自西周,这样做或是表明道家最董礼,是给《道德经》伪造一个好的出身。但《道德经》极力排斥礼“礼,乱之首也”
6.老子之所以姓李,也是道家为他找的一个好身世,秦朝建立后群儒之首李斯权倾天下,李氏成为显赫的家族,但后来的张楚政权没有对李斯进行审判,仍以思想大师的身份出现(《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序言自己小时候读的课本就是李斯写的)
7.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道家讲老冉多么神没用,对手儒家书籍中没有老冉的记载,就足以说明老冉存在的真实性。(除〈荀子〉“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有后而无先,则群众无门。有诎而无信,则贵贱不分。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有少而无多,则群众不化。”此段和《非十二子》篇内容、风格迥异,疑为后人补入)。
8.老子之所以是楚国人,应判定《道德经》出现在秦朝灭亡后的“张楚政权”前后,这样时间也是吻合的。我们在研究楚汉历史时,太多的重视战争,遗忘了思想文化的流变。
9.很多老子的记载是后期补入,例如〈韩非子〉的解老、喻老篇,《庄子》关于老冉的大量记载(俨然成了孔子的老师,处处教导孔子)
10.先秦关于老子得记载,只出现在道家,充斥传说、虚幻。不像孔丘、墨翟、孟轲等出现于各类记载,能穿插出清晰、真实的线条。
11.老子以“自隐无名”为务和“孔子问礼于老子”、“关尹求书于老子”相悖。假如他能自隐,那么孔子、关尹就不会接触到老子,假如他真的名扬天下,那么他的著作就不会逃过“焚书”的大火,杨朱就是最好的例子。
二、不是“焚书坑儒”而是“焚书坑道”。
1、道家的炼丹方士出走引发“坑人”事件,不会牵连到儒家。
2.儒生李斯主导坑人,不会损害到儒家。秦国刚统一,李斯便在鲁国大会儒生,就如两军会师一样准备向道家开战。
3.儒家不会“以古非今”,因为儒家不喜欢过去,谁都知道孔、孟、荀三个人到处推销不得用,以至于三个人在著作中像愤青一样对管仲、杨朱、墨翟辱骂。儒家需要秦国的集权,借古讽今的是道家。
4.儒家在秦统一后受到重用:宿命论(焚石问卜)、长子继承、厚葬秦始皇(都是儒家正统理论)等足以说明这一点
5.道家变身份为黄老学说,是遭迫害后的无奈。可对比的是,墨家不需要变成炎帝学说,儒家不需要变成伏羲学说
6.道家不利于集权统治,例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罢黜黄老道家。秦国是第一个集权国家,要实现集权统治,就得重用儒家,打击道家。重用李斯、赵高是尊立儒家,“焚书坑人”是迫害道家。
7.道家的知名人士就有杨朱、淳于髡、邹衍、宋钘、惠施、慎到、田(陈)骈、它嚣、魏牟、陈(田)仲、史蝤、尹文、接予、环渊等,加上稷下学宫近两百多年道家的研究,理应留下大批道家著作,但只留下无法确定身份的老冉和隐士庄周的书,没有了《杨子》《邹子》《惠子》《淳于子》《慎子》。相反“焚书”后儒家书籍都保存下来,且史书独有鲁国儒家的《春秋》留下来,可见“焚书坑人”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样的,目的是拥立儒家打击道家。
三、儒家有强烈的排斥性。
孔丘    掌权后拆三桓的城邑,菲薄管夷吾,菲薄“攘夷”
孟轲    痛斥、辱骂杨朱、墨翟
荀况    以法官自居,标准变来变去,批判天下的人都是性恶的,别人的理论都是错        误的。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推断,荀况是一个愚蠢、丑陋、性恶的人
李斯    数算六国的“不仁”,来充当侵略的正当理由,焚书坑人,以武力压制思想
四、秦时确立儒家,在两个方士出走后,秦朝彻底被儒家控制:
1、厚葬(秦始皇)。
2、确立长子(扶苏)继承制,田(陈)胜揭竿而起的原因之一就是长子扶苏没能继承皇位,可见人民受“礼”压迫之深。
3、宿命论,《墨子》“非儒”篇,曾批判儒家宣扬宿命论。
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鱼肚子里掏出“陈胜王”,来说明天要他称王
秦始皇                     焚石问卜
4、儒家总以武力推销思想
1)姬旦(周公)武力征讨,确立了等级式的周礼
2)秦国武力征伐后,确立孔子的儒家思想
3)李斯“焚书坑人”,武力压制道家,确立儒家
4)刘彻武力实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赵匡胤武力起家,儒教再起
6)忽必烈取得武力统治后,马上任用礼教儒生
7)朱元璋使儒家礼教走上高峰
五、儒家不会“以古非今”,因为儒家不喜欢过去,儒家需要集权。秦统一之前:
1、儒家不受重视,孔丘、孟轲、荀况到处推销游说不得用。
2、墨家受重视,因为墨家的科学技术对各国的生产和军事必不可少,墨法家(翟曂、李悝、吴起、商鞅等)主导变法,墨者鬼谷、张仪、苏秦长于政治。
3、杨朱道家达到鼎盛。
1)虽杨朱比墨翟晚,杨、墨并举时,一般杨朱在前。
2)孟轲将孔子学说改为儒家(守道曰儒),即推销“仁义、礼论” ,须以“道”的旗号
3)《荀子?非十二子》包括墨翟、邓析、子思、孟轲的十二子学说,都受杨朱道家影响。
4)晚期成书的《吕氏春秋》、《韩非子》,内容主道。
5)《荀子》屈服于正统杨朱理论,对杨朱细节的批评:杨朱哭衢涂,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此亦荣辱、安危、存亡之衢已,此其为可哀,甚于衢涂。”
6)秦始皇虽信任儒家,但也要任用道家方士为他炼丹。
4、从孔子开始儒家就痛恨地方政权,儒家需要集权。秦国在商秧变法时就实行了郡县制。集权是儒家生存的土壤。以古非今的齐国道家,齐国自始至终没有郡县制是小城邦的联合体。
六、儒家痛恨道家。
1、孔子:“管仲器小”
2、《孟子》“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玫。”“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跛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3、《荀子?非十二子》前四子是道家。“纵情性,安恣孳,禽兽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忍情性,綦溪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陈仲史也。”
七、《吕氏春秋》遭到破坏。
1、别的史书都烧了,不会留下这本《吕氏春秋》,如果留下《吕氏春秋》等于别国的史书没烧。
2、估算《吕氏春秋》的字数:按吕不韦在秦国主政十二年, “家僮万人”“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乃使其客人人着所闻”此数据
标准    门客数
M(人)    编书持续时间T(年)    每篇文章的平均字数N(个)    完成一篇文章所需平均时间t(天)    M* T * N*365/t=总字数(个)
1    3000    12    200    7    37543万
2    3000    10    160    12    14600万
3    1500    9    150    16    4619万
4    1200    8    140    18    2725万
5    1000    7    130    20    1660万
6    900    6    120    22    1075万
7    800    5    110    26    618万
8    600    4    100    30    292万
结果为20万字标准    82    2    100    30    20万
    即每个国客卿12人,每月写一百字,两年完成   
可见,司马迁写史记时,《吕氏春秋》的绝大部分已遗失,或变身份为《春秋左传》《国语》(春秋外传)。
3、《吕氏春秋》由中原七国的客卿合编,所记载的历史涉及各个国家,即便不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也应该有人知道杨朱,但书中没有一处关于杨朱的记录。《吕氏春秋?疑似》把历史上哭歧路的人说成是墨子:“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也。故墨子见歧道而哭之。”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引陈昌齐言:此“墨子”下当脱“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杨子”十六字。说明《吕氏春秋》对杨朱以圣人相称,或者可作为道家的核心人物,但他的言论、历史事迹被清除。
八、杨朱学说的毁灭
1.从《吕氏春秋》能明显看出杨朱学说被毁灭的痕迹,“欲盖弥彰”。
2.秦国李斯儒家对杨朱道家进行毁灭打击,直到秦国灭亡后的张楚政权(或项羽楚国)才又出现,但不得不改身份为黄帝、老子。
3.《列子》一书中的《杨朱》篇,使人放弃了考证真实杨朱的努力,但凭一件事还是可以判断杨朱极高的智慧——“杨朱哭泣路”
九、《道德经》与杨朱的联系。
1、《道德经》的思想是“贵柔守雌”,而“杨朱苦歧路”比起“墨翟悲丝染”来,恰好是一个女性的表现。
2、作为一个思想大师,他的思想会留在众多人的脑海里,不是焚掉竹简坑几个人能消灭掉的,一定会流传下来,并深远影响中华文明
十、华夏文明是指“禹绩之地”,但我们的文明很大程度来自夷文明。先秦夷文明结束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
1.“夏儒”历程“禹——姬旦(周公)——孔丘——孟轲——李斯——司马迁——司马光”大都与历史有关。
2.“夷道”历程“后羿——商汤、伊尹——吕望、管鲜、蔡度——管夷吾——杨朱、墨翟——吕雉、萧何、曹参——房玄龄”春秋时期“夷”广泛用在地名、人名及王侯的谥号中;
管夷吾曾大举推广“夷”文明——“尊王攘夷”


2007年12月重点推介:
人文:
纪念中华文明的开创人——伏羲(盘古)
龙(凤凰)的原型是桑蚕
《道德经》的作者是杨朱
日本天皇是田氏齐国王室后裔
自然:
月球的形成——“嫦娥奔月”
宇宙阴阳论
                    阴阳时空期待你的关注

 

回复:《道德经》的作者是杨朱

好文章,学习了!
 
1  /  1  页   1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5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