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岸边的吹笛娃
畅续长 滚滚的黄河从河套平原奔流奔波而下一泻千里。突然它又调头东去直奔下海。在黄河拐弯的地方,岁月沉淀下一块沃土一一河东。
河东临猗县的张吴村,紧接着黄河。在荒凉的河滩,人们常常看见一个衣衫烂褛的少年手持竹笛面对黄河。那阵阵笛声,伴着滚滚波涛,把一个叫“佰子”的黄河娃童年梦幻,一半留在河东大地,一半带向那浩瀚的大海……
闫宗佰生在一个缺吃少穿的农家。也许是村边的黄河赋予他音乐的灵性,也许是贾瘠的黄土地铸就了他勤学的性格。儿时的宗佰迷上了吹笛。一支三角钱的竹笛伴着他割草、拾柴和芦苇荡里捉迷藏。
黄河日夜东流,宗佰日渐长大。上初小时,他开始走出张吴村,在方圆十几里寻师求教。那年秋收运城蒲剧团下乡演出。在农村戏台旁,乐队笛师赵玉汉面前站着满脸稚气的闫宗佰。他提着半篮子酸枣,几乎是用央求的口吻说:“赵师傅,教我吹笛吧!”赵玉汉望着眼前这个满身补丁的农家娃,从他那渴求的眼神中.他似乎看到了他期待已久的一种东西。他听了他的《社员都走向阳花》的吹奏后,满怀深情地说:“孩子,我收你作徒弟。”这一夜十三岁的他高兴地一夜不能入睡。
虽说在那学大寨的年月,可闫宗佰利用学校放假,偷偷到工程队做小工。当那年幼脊粱上的滴滴热汗变成了一个月九块钱工钱时,他用它买了一支“拔节笛”,从此他拥有了一支当时视为高档的乐器。他跑到河边,面对黄河吹响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悠扬的笛声飞向黄河两岸,泪水顺着竹笛滴到河滩。热泪中,有悲、有喜、有感叹、有期盼……一个黄河岸边的吹笛娃在辛酸与坎坷中走过了自己的童年。
一九七五年.穿着烂棉祆的闫宗佰被运城戏校破格录取。在这所艺术的殿堂里,他如鱼得水。他身上特有的勤奋好学和音乐上少有的悟性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和青睐。五年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步入运城地区蒲剧团。从此,他一直为王秀兰、裴青莲、武俊英等几代艺术家伴奏。他用自己的执着、勤奋为乐队赢得殊荣,用情怀簇拥着表演艺术家们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艳阳天。
在一般人眼中闫宗佰成功了。可从黄河岸边走来的他却把眼光投向了另一重天。他节衣缩食,用牙缝挤出来的钱多次自费到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广播文工团、中央民族乐团、战友文工团和西安歌舞剧院,先后投师于宁保生、张森清、简广易、高明、俞逊发、李镇、张延武,马迪等艺术大师,及时得到名家指点严传身教,他的演奏技艺不断升华,在艺术的征途上,他攀上新的高峰,领略到更加广阔的万里云天。
变调转笛,是他的发明,在竹笛上加塑料长套,使笛子由七个调增加到21个同度调是他的创造。有权威人士评说:闫宗佰的发现和发明极大地丰富了笛子演奏的功能和技巧。演奏之余,他创作了《黄河水塬上流》等十几首笛子独奏曲。还与市蒲剧团畅元发合作,充分利用蒲剧的津板哭腔、二性、辽板和紧打幔唱等曲调,创作了既富有河东色彩又洋溢时代气息的《蒲多情韵》。在演奏上他采用了三个半孔和上下手揉弦,使该曲圆滑清润、灵巧舒晨,如鸟鸣空谷、莺啼幽林、缠绵多婉、回味无穷。
苍天有情,苍天有眼。闫宗佰的滴滴汗水,终于浇得万紫千红山花烂漫。他是河东唯一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此光盘属于三晋大地第一张笛子独奏专集。有人称他是“河东第一笛”,有人誉他为“晋南笛王”。面对着这一切,他平静地说:“我啥都不是,我就是‘佰子’,一个来自黄河岸边的吹笛娃”。
是的,喝黄河水长大的闫宗佰,在艺术的道路上会向黄河水那样,日夜奔流,滚滚向前。我们期待着他的第二张、第三张光盘与专集。
这一切,绝不会仅仅是希望…… 2002年:深秋
闫宗佰目前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
中国戏曲家学会会员
中国第一届竹笛学会委员会理事
中华笛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敬爱的听众朋友,这张CD盘的问世,对我来说是很欣慰的事,同时也使我回想起往事,我出生在山西临猗张吴的乡村,小时候家里住的是生产队的草棚,一下雨到处漏水,有次母亲烧了一锅汤,草棚塌下来一块正好掉在锅里,当时母亲流着眼泪,全家人这顿饭没有吃成,白天草棚里到处是阳光,晚上到处可以看到夭上星星,冬天,西北风处处可以刮到棚里,晚上睡在被窝里的我,只好把头蒙在里面用嘴哈气取暖。后来父亲白天劳动,晚上加班打土坯,才垒了一眼土窑。这也是黄河岸边的唯一第一眼土窑洞。在小学,班主任吉老师叫同学报名买笛子,一支笛子三角钱,可父母穷得连三毛钱一杆笛也买不起,我只能看别人吹,或者借别人的笛子过一下笛瘾。后来同学刘拴狗不想学笛子,便把自己三毛钱买的笛子送给我,喜的我抱着笛子在被窝里哭了一夜。从此,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笛子,出门就吹,沿着酸枣沟边走边吹,沟里黑洞洞的,冷风凉嗖嗖的,我忘记了害怕,一直吹到学校,这样坚持练了两三年。由于缺乏名师指点,长进不大,正巧,地区蒲剧团在张吴演出,我高兴得把割草筐扔到地里,摘了一兜酸枣,跑到剧团找吹笛师傅赵玉汉投师讨教。经过老师耐心辅导,加上我勤学苦练,一年后,我的吹笛水平明显提高。赵玉汉老师又介绍我报考地区戏校,但由于家穷,连搭车钱也没有,父亲东借西凑给了我八毛钱和斤二两粮票,我接过钱和粮票,怀揣两个高梁面馍,拦了辆拉炭车坐到运城。忙奔向剧团,但迟了一步,招生已完,学员已定。我急得直哭,向老师诉说我学笛的决心,老师们被我的泪水感动了,便找校长王秀兰说,既来了就让试试吧。我给老师们吹了一段蒲剧曲子,一下引起老师注意,都想不到身穿烂棉袄,一个不起眼的娃娃竞吹得这么好,最后我被破格录取。在戏校的五年里,我仍然是天不明就起床练功,因为没有手表,常常是吹了大半天,又回去躺了会天才亮。每天练功不下十个小时。因此练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在戏校,我想买台收音机听音乐,便对母亲讲了,母亲用他的巧手日夜做花帽和布鞋到集上卖,用尽了她的所有心血,创造了她所能创造的一切条件,加上我寒假和父亲起早摸黑,两头披星戴月的拉着一千多斤重的石头,往返一百多里路,加固黄河堤岸,挣了二十多元,才买了一台收音机。父母之情,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这里特别感谢俞逊发、李镇老师,虽然见面不多,但他们经常用电话指导我的学习和作曲,耐心地教我如何演奏,对我的演奏水平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专辑曲目》》》
01.蒲乡情韵
02.黄河情怀
03.西厢行
04.黄土地放歌
05.乡音
06.看秧歌
07.小康路上唱丰收
08.感怀黄土地
09.河东行
10.黄河水塬上流
11.蒲家乐
12.喜唱丰收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专辑打包下载》》》================================================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总共11个文件155M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