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与人性的终结
布拉姆斯的交响曲一直被冠以贝多芬XX号交响曲之称,第一号叫做第十号,第二号又名田园,第三号是英雄,弄得布拉姆斯又喜又悲,因为他不希望一辈子都和贝多芬脱离不了关系。第四号交响曲可以说是他一身中最重要的创作,这是他即一生创作之精华,也是唯一一首没有被冠上贝多芬称号的交响曲,到底他有怎么样的一个诞生过程呢?就让我们来探讨他。
三个创作背景
1877年,布拉姆斯还在创作第二号交响曲,当时他对克拉拉舒曼说到「对于巴哈的夏康舞曲非常喜爱,因为这个曲子是表现深刻乐思与丰富情感的奥妙之作,如果我也可以创作出这样的杰作一定非常兴奋。」1880年布拉姆斯与毕罗讨论巴哈第150号清唱剧夏康舞曲,布拉姆斯说如果有一天我可以用夏康舞曲的主题来作交响曲该有多好,不过这个主题太过沉重,也太强烈,必须要有半音阶处理比较好。
1883年12月2日,第三号交响曲首演,当时的布拉姆斯气势已经如日中天,严然维也纳作曲家第一人,但是却也树大招风,首演完马上遭到抨击,被评为错误与扭曲的大成。随后的得过各地首演,也是谣言四起,有人说布拉姆斯会出名是因为他贵为德国人,跟随俾斯麦的权贵。布拉姆斯虽然一笑置之,但是内心非常沮丧,他想要离开维也纳,但是却又因为一个问题而面临有家归不得。科隆管弦乐团邀请布拉姆斯担任乐团总监,该地负责人更是提出巨额薪资邀请他,但是布拉姆斯却必须放弃他,因为他不愿意背弃汉堡的父老兄弟。如果接受这个工作一定又会有来自各地的批评。当年的布拉姆斯正值人生事业顶点,却遭受如此打击,他当时的心境在第四号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中可以发现。
1884年,苦恼的布拉姆斯来到维也纳附近的慕祖许拉克渡假。他在17年前已经来此游览过,之前的游览经验令他愉快,因此这次重游心情开朗许多。他在此接受朋友们的招待,沉重的心情眼渐渐开朗。许多朋友,包括克拉拉舒曼也特地来此探望他,这一住没有想到住了两年。在慕祖许拉克的这段期间,布拉姆斯除了创作,也阅读了许多作品,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最完美的悲剧故事伊底帕斯王对布拉姆斯则造成创作上巨大影响。这个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底比斯王获得阿波罗的精神指示,告诉他儿子伊底帕斯未来将会杀父娶母,所以忍痛命令宫中仆人将伊底帕斯丢弃在山上,但是伊底帕斯却被经过的牧羊人发现,将他献给该地方的柯林思国王抚养。伊底帕司长第之后,也获得阿波罗的指示说他将会杀父娶母,伊底帕斯担心之余离家出走。但是在流浪到底比斯的途中发生车祸,心情一直低落的他一气之下杀了对方(车主就是他的父亲)。到了底比斯时接受人面狮身像的考验,因为解答成功而成为依底帕斯王,娶了当时的皇后为妻(就是他的母亲)。不久底比斯发生瘟疫,依底帕斯再度获得指示,神明说这是为了惩罚当年国王被杀的事件,依底帕斯查出凶手时发现原来自己就是那位杀父原凶,而他的母妻也在知道事情真相后自杀。伊底帕斯伤心之余弄瞎自己的双眼,一辈子生活在痛苦之中。布拉姆斯在创作第四号交响曲时,正好阅读到这部作品,内心激动之余,将这股蕴藏的悲剧性写在作品中,呈现在第一、二以及四乐章中。
创作结束以及首演
布拉姆斯在慕祖许拉克住了两年,一直到1885年10月才回到维也纳,幷且完成第四号交响曲的总谱。他邀请了多位好友一同前来鉴赏他的这首作品,他与好友布律尔弹奏双钢琴。第一乐章结束时,大家分别发表意见,但是就以伊莉莎白赫佐根堡(Elisabeth von Herzogenberg)说的最贴切,它是一个非常美的乐章,其中的节奏、合声、音色变化都非常丰富,如果从这个乐章发现你创作的奥秘,将会让人感到兴奋,但是这个乐章的曲式变化非常复杂,必须要有一点理论分析的头脑才能够对它的整体结构有更深刻的印象,因此它的美似乎无法为一般听众马上体会,只有博学深思之士才能够呼吸到音乐中崇高的气息,一般人或许可以体会一点皮毛,但是却难以掌握大局。
后三个乐章谈完之后,有人发表意见,觉得诙谐曲(第三乐章)太长,第四乐章的变奏非常棒,但是作为结尾却不适合。
第二天,前一天到访的朋友们再度齐聚布拉姆斯家中,布拉姆斯说他已经将第三、四乐章做了修改,但是第四乐章依然采用变奏曲形式,布拉姆斯说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也是使用变奏曲形式,我当然也可以用。1885年10月17日,指挥家毕罗在麦宁根作首演,布拉姆斯也到场,首演完欢声雷动,证明了这是一首成功的作品,经过了一百年后的今天,他依然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