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明天:也谈中国共享软件未来之路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小憩 · Life实用电脑 畅想明天:也谈中国共享软件未来之路

1  /  1  页   1 跳转 查看:1192

畅想明天:也谈中国共享软件未来之路

畅想明天:也谈中国共享软件未来之路

很早以前,我看到过一篇题为“中国共享软件的生存之路”的文章。今天,我则是要说说“中国共享软件的‘未来’之路”。为什么不是“生存”而是“未来”呢?因为我觉得“生存”二字对于中国的共享软件产业来说真的是太小了。

    也许现在您就会反驳我了,说“如今国内的绝大多数共享软件作者们都处在‘白干’的状态,即付出了许多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怎么能说‘生存’就没有问题了呢?”

    一、共享软件产业链

    如果现在是2000年,那么您有这样的想法,是一点儿也不值得奇怪的。因为那时国内的共享软件产业应该算是刚刚起步不久,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有的尚未形成,而形成的也只是刚刚有了雏形而已。同时,共享软件的概念与用户的接受程度也是从那时起步的。在那个时候,我们说“生存”问题,很正常。但现在已经是2006年了,6年过去了,我们的共享软件产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却仍然还是这个“生存”问题。6年的时间,一个产业连一个“生存”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好,这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去深思一下到底这个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出了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

    一个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往往也是一个个的利益集团。在这其中,每个利益集团的目标往往都希望自己的利益可以实现最大化。于是,因为这个“利益”问题,种种矛盾就产生了。

    对于共享软件产业来说,其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主要是由以下的几个部分组成的:

    1、服务供应者,即软件的开发者。他们开发制作软件,提供种种功能与服务。

    2、服务需求者,即软件的最终用户。他们使用软件,享用软件所提供的种种服务。

    3、服务集散地,即国内的各个提供下载服务的网站、社区、论坛等等。他们为服务供应者提供服务的扩散渠道,同时也为服务需求者提供渠道来找到所需的服务。

    4、服务交易提供商,即国内的各个软件注册代理商。他们为服务需求者提供买服务的平台,为服务供应者提供卖服务的平台。

    5、周边服务商,即为产业链中的其他环节提供相应服务的商家。例如,网站空间提供商,UI设计、……等。

    当我们把各个影响共享软件产业的主要环节列出来以后,这其实就变成了一个系统问题。在这个系统中,除了周边服务商的关联程度较小外,其他的四个环节就成了左右共享软件产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二、国内共享软件产业现状

    我们都清楚,国人的正版意识低,国内的破解盗版满天飞,国内的作者入不敷出,国内的注册商赚的也不多。我想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觉得这些基本上都是破解与盗版造成的。但在我看来,中国的破解与盗版只不过是一个表象而已,它们并不是真正的原因。因为这个产业链中的各个部分都是利益集团,所以最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利益”二字。因为利益的分配不当,所以才出现了现在的所有问题。

    说国人的正版意识低,这是事实。但我想现在有能力来上网的人,如果他们发现了自己非常需要的某种服务,他们应该是不会很舍不得那二十三十块钱来换取所需要的这种服务的。事实上则是很少有人来付钱换服务,因为有破解,有盗版。上了一个下载网站,如果破解就在上面摆着,你说人们谁还愿意来付钱呢?

    我们就再来说说破解。你说这帮搞破解软件下载的网站最终为了什么?难道真的都是出于“兴趣”吗?我绝不相信。如果没有利益问题,他们不可能这样的搞法。谁没事儿要天天更新软件,找相应软件的破解,还要投入不少的资金来维护网站的正常运作。他们应该不会这样傻的,其中肯定“有利可图”。在中国,由于国人的正版意识不高,于是破解下载站往往更容易聚来人气。有了人气就可以在网站上放广告,就可以有广告收益。我想这应该是现今国内大多数搞破解软件下载网站的管理者的基本想法。国内的软件下载站,100个中估计要有70到80(或更多的)是在搞破解软件的下载。这些网站上飘着的广告绝大多数都是些什么短信、交友、……等等之类的与软件基本上没什么关系的广告。我觉得其实他们这些人也很迷茫,因为他们基本上拉不到与软件相关的广告来为自己增加收益。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软件作者们穷的太多了,“生存”问题还没解决呢,怎么会有钱来打广告呢?所以这些网站的站长们只能继续靠收集软件破解-〉聚来人气-〉从广告取得一些收益,这种模式来过活了。

    再来看看我们的注册代理商,因为破解的盛行,购买与注册软件的用户少了,从而他们从中得到的收益也就少了。收益少了,他们是不是还可以为作者与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就成了一个问题。对于这些商家来说,没有利益的事情,谁会来做呢?

    于是乎,最可怜的就是我们的软件作者了。唉,竟然要面对的是“生存”问题,6年的时间都要面对同一个问题,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三、国外共享软件产业现状

    对比国内,我们再来看看国外的情况。我们知道,国外用户的正版意识比较高,大家以用正版为荣。但我们千万不要把他们想像得太高尚了,他们也是人,他们的钱也不是白来的,如果他们的正版意识真的都这样高,那为什么国外还会有不少人气很旺的ODay组织与相应的下载站呢?

    虽然在法律的层面上,国外的相关法律对软件服务有所保护,但如果国外的软件下载网站也像中国一样,有八九成是搞破解下载的,那我想就算是用户的正版意识再高,在面对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破解的情况下,你说他们还愿不愿意付钱出来呢?

    事实的情况则是,国外的几百个软件下载网站中,有九成以上都是不提供软件破解的。而那些提供破解的网站,则经常有木马、病毒之类的东西混在其中。换句话说就是,用户在找一个软件时,有九成以上的机会是来到一个正规的下载网站的。

    也许您现在又会有疑问了:“那些不搞破解的下载网站,它们在靠什么活着?难道不搞破解就能引来人气与广告吗?”其实有没有广告并不很重要,关键是这些正规的网站能够从软件的下载服务中得到属于自己的相应利益。如果我们再深究一下,就可以发现,国外的整个共享软件产业体系中,有一种东西的运作是能够保障产业链中的各个利益集团都得到相应的利益的,而我们则没有这种东西。
 

回复:

四、国内外共享软件产业的差异

    如果要我来描绘一下国内的共享软件产业与国外的共享软件产业的差异,我觉得其实就是“自己一个人赚钱”的模式与“大家一起赚钱”的模式之间的差异。

    在国内,用户需要某种软件,会找到一个破解软件下载站,下载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用户没有购买产品,所以代理商没有服务费可赚,软件作者的付出也得不到回报。而那些提供破解的下载网站,也只能靠吸引来人气,赚些乱七八糟的广告费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结果是每个人的利益都不可能最大化。而其中最惨的就是软件的作者们了。这就是“自己一个人赚钱”的模式。

    在国外,用户需要某种软件,会找到正规的下载站下载试用,满意后购买。在这个过程中,代理商收取在购买过程中的服务费,下载网站在此过程中亦有提成可得,其余的部分就都归软件作者所有。在这种情况下,好像每个利益集团都没有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因为对于既定价钱的软件来说,卖出一个后,要分这个既定价钱的的人多了一个,所以每个人的所得就少了。而事实情况其实是相反的,因为多出来的这个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你的产品被最终用户买到,而随着购买力的提升,总量上去了,平均下来每个利益集团的收益都会逐渐的增长,它会越来越接近每个集团的既定目标。这也就是我所谓的“大家一起赚钱”的模式。

    五、利益滋生破解软件和“流氓软件”

    纵观我国的共享软件产业,我们一直在说用户要求用质量好服务好的软件,软件作者们要有所回报,注册代理商要存活。但在所有的相关问题的探讨也好,分析也好的过程中,都把软件的下载平台,这个服务集散地的利益给放到了脑后。试想在中国,一个用户购买软件,哪些利益集团会有所收获呢?首先,用户付出了金钱,换来了自己想要的服务;其次,注册代理从这笔交易中得到了服务费;剩下的基本上就都归软件作者所有了吧。这三方都有相应的利益所得,那下载平台呢?他们怎么办?他们也要存活呀,可他们却无法从你的软件的每笔交易中得到相应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谁会白干呢?于是,他们就要不择手段的吸引人,以便可以赚些广告费。而在这个过程中,要吸引人,“免费”的破解软件无疑是最好的一种方式。于是乎,整个体系就全部被打乱了。每个人都想着少付出,最终的结果就会像现在中国共享软件产业的状况一样,谁也无法从中得到多少。

    如果说以前人们不买共享软件是因为有破解,那现在的情况可能就要更加糟糕一些了。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用户们买不买国产的共享软件的问题了,而是他们还有没有信心或者说有没有胆量来使用国产的共享软件问题。如果一人个连用都不敢用你,后续的过程自然是无从谈起。6年的时间下来,国内共享软件产业的状况好像还不如以前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说“这都是流氓软件惹的祸”,应该不算是很过分。虽然Spyware这东西是起源于国外的,但“流氓软件”这东西却是地地道道的“Made In China”。在我看来,它们并不像有些人士所说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共享软件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我们的有些人士甚至试图用这种暂时的“办法”来解决一个长远的问题,是不是有些太天真了呢?“流氓软件”不但不会对中国的共享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有什么好处,相反,它们还会一点一点的破坏中国共享软件产业的大环境。它们使越来越多的人对国产共享软件失去信心,当人们都不敢再使用国产的共享软件时,我们的共享软件产业还谈何发展呢?也许到那时,这些“流氓软件”自己也会越来越少了,因为国内的共享软件,中国人都不敢再用了,它们当然也就无法再在这上面有所图谋了。但如果要真的等到了那个时候,估计黄瓜菜都已经馊了。

    六、中国共享软件的未来之路

    中国共享软件的未来之路到底该怎样走呢?还按现在这样走法吗?还是有其他的模式可供借鉴呢?

    正如我前面所述,现在中国共享软件产业所面临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利益分配不当所引起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先想办法对这个产业所形成的总体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那么如何才能合理的进行利益分配呢?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是可以从国外的共享软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所借鉴的。在这其中,我比较看好“大家一起赚钱”的这种模式。就是要给与国内的破解下载网站适当的利益,让它们不再是破解集中地,而是变成作者们软件的展示平台。而在这个过程中,那些网站可以从中得到应得的,比放些乱七八糟的广告更多的利益。有利可图,而且又是正当合法的途径,我想他们也不会很想不开吧。而我们的作者们呢,则是要放弃捆绑“流氓软件”,还用户以信心。在这里我们其实是可以算一笔帐的。如果以“流氓软件”每装一台计算机给作者0.05RMB算,装100台计算机,作者所得也不过是5RMB,同时作者将失去人心。而一款软件的平均定价如果是30RMB,其下载注册比有100:1的话,那么也就是说下载100个就作者就会有30RMB入帐,此时我们的作者如果肯给出自己每份定单的30%或更多与下载网站做提成,即下载站可以从每笔交易中得到10RMB左右,而注册代理商呢,则可以对通过这种方式到来的定单收取较低些的费率,比如10%或更少些,那么这样的一笔交易下来,用户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干净的软件,下载站从中得到了自己的利益分红,注册代理商也有所得(,虽然可能每笔交易比以前赚的少了,但数量应该是多了的,因此总量还是会增加的),最重要的则是我们作者的付出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从而有“经力”(经济能力)来维护软件,从而使用户得到更好的服务。这样每单下来,作者的收益看似是少了,但整体环境上去之后,定单的数量就会增加很多。而对于软件这种数字产品来说,薄利多销未免不是一种好方法。即使这样,我觉得至少也要比强装插件,插100台计算机的收益来得要多些,而且还实在。这是一种正当的而又不会让用户骂的取得收益的方式。在这样的一笔交易中,我们看不到“流氓软件”的影子。确实是这样,共享软件产业里,“流氓软件”其实是根本不应该有立足之地的。当我们把产业链的各个部分协调好后,“流氓软件”就应该是有多远就滚多远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突破现在的这种格局,从而引导中国的共享软件产业向一个和协的方向发展呢?我觉得首先的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改造”我们现有的软件注册代理商。他们要适当的改造自己的那套注册系统,加入可以将下载网站引入利益分配的元素进来。在这点上,美国的Digital River就是一个很好的样板,我们国内的代理商最好深入的分析一下Digital River是怎样将软件下载站引入这个产业的利益分配中来的。产业中的每个部分都有利可得,整个产业才会不断的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否则出问题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在写这篇文章这前,我特地的看了看国内的两家比较有影响力的注册代理商。我很高兴的看到了其中有一家已经在实行一些类似的措施,但其具体效果我还不太清楚,不过看影响力好像不是很大的样子。(在这里,我觉得如果代理商可以邀请那些下载站直接参与到自己的系统中来进行利益分配的话,效果应该会好许多的。)而另一家呢,我则是看到了他们在与“流氓软件”合作,希望共享软件的作者们绑上这些“流氓软件”。我真是很想不通为什么一家注册代理商会做出这样的选择,难道这就是你们的长远发展规划吗?说句心里话,我觉得你们这样的做法,其实就是在断送你们自己的财路。

    现在的状况对于国内的这些注册代理商来说,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时不我待,动手要快”。谁先搞明白了Digital River的那套成熟的运作机制,谁先把中国的那上百个下载网站引到自己的系统中来,谁也就最有可能在以后成为中国的Digital River。

    一个产业运作机制的优劣,往往会直接的影响到这个产业的兴衰。我们用了将近6年的时间还没有解决这个“生存”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机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所以,当“自己一个人赚钱”而赚不到钱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来“大家一起赚钱”呢?在许多时候,“大家一起赚钱”往往要比“自己一个人赚钱”能够赚到更多。

    “中国共享软件的未来之路”会怎样,还会像现在这样的状况吗?希望不会。希望今后的几年我们所谈论的不再是什么“生存”的问题了。中国共享软件的未来之路要怎样走?我不再多说了,只希望它可以走好吧!
 
1  /  1  页   1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5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