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朱德与朱敏的红色岁月(文稿)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小憩 · Life音乐水吧历史文化 《口述历史》:朱德与朱敏的红色岁月(文稿)

1  /  1  页   1 跳转 查看:1434

《口述历史》:朱德与朱敏的红色岁月(文稿)

《口述历史》:朱德与朱敏的红色岁月(文稿)


    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中南海的怀仁堂里,举行了授勋仪式,第一位接过元帅军衔的,就是被称作是“红军之父”的高级将领,朱德。刚刚过去的星期五,也就是12月1日,正好是朱德的120周年的诞辰。对刘铮而言,这位德高望重的第一元帅,在他的生活当中,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因为刘铮的妻子,就是朱德唯一的女儿朱敏,20世纪的50年代,刘铮和朱敏在苏联相识结婚,此后呢,他们又携手度过了50多年的风雨人生。今天刘铮要讲述的,就是朱德和他的女儿朱敏,这一生里的相聚分离。

    朱德与朱敏的红色岁月

    讲述人:刘铮 朱敏的丈夫
    时间:2006年9月
    地点:北京


    在朱敏的一生里,不断更换的名字就是她经历的证明。她每换一个名字,就是一段新生活的开始。她刚刚出生的时候,朱德给她起的名字叫做四旬;后来她在外婆的抚养下长大,那时候她跟着妈妈姓,叫做贺飞飞。到1940年底,14岁的朱敏在延安与父亲朱德团聚,才真正有了朱敏这个名字。在延安,朱敏和朱德共同度过了1941年的春节,然而他们也仅仅拥有两个月的团聚时光。1941年初,中国的抗日战争,处在最艰苦的年代,朱德决定送朱敏到苏联去学习。临别的时候,朱德又给朱敏起了一个化名,赤英,这个意思是,红色的英雄。
老人家给她起名叫赤英,红色的英雄,赤英,那时候还叫她赤英,这是因此那时候还是比较,她对老人家还比较亲切。多少年没见了,但是时间很短,在一起相聚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也没办法,她们那时候好多都送到苏联去,都是同时期差不多就是,那时候只有那边条件还比较好一些,能够和平地培养孩子。

    解说:1941年1月30日,朱敏在延安机场与朱德告别。和她同行去往苏联的,还有毛泽东的女儿李敏,王一飞烈士的儿子王继飞,罗亦农烈士的儿子罗西北。朱敏后来回忆说,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向莫斯科国际儿童院,输送了40多名革命烈士和革命者的子女,1941年初,延安通往苏联的线路已经出现了危险,朱敏等人是最后一批前往莫斯科的孩子。

    她是开始在莫斯科,它有个国际儿童院,专门收集这些共产国际其他国家的子女,他们有一些身体不是太好的孩子,都到这个,就是夏令营吧,是组织到白俄罗斯,恰好这个时候战争爆发了。

    解说: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6月23日,德军占领了朱敏等人所在的村庄,儿童院的孩子们落入了德军的手中。他们先是被关在当地的一所孤儿院里,后来又被关进了位于德国境内的东普鲁士集中营。

    她这个弄到集中营之前,先检查身体是那什么消毒啊,她有一个列宁的小纪念章,她就怕搜了去,她这个她特别喜欢,崇敬列宁,这个纪念章,这个其他都给搜走了,就这个她保护起来了,她怎么保护呢,她含在嘴里头,这个消毒,那个什么洗澡,这个检查的时候她就含着那个混过去了,就那个东西还保留下来了,一直保留着后来的电影,那个《红樱桃》是按照(朱敏的真实经历改编)。基本上是按照,因为他采访我们,写剧本之前,他都详细地采访过,但是他有一个是编的,后边那身上刺字,纹身,那是编的那个时候采访的时候,朱敏就应该是比较具体地回忆了那一段。她回忆了。在集中营待了四年,那么也受了不少折磨,吃吃不好,那什么,睡也睡不好,还干一些劳动活,集中营她就是一般地谈,她多了她不愿意谈,她这个受了多大磨难。

    解说:在集中营生活的四年中,朱敏渐渐失去了说中文的能力。而父亲朱德的名字,也成为她心里一个最深的秘密。

    那时候要知道她的身份,当然就对她是个重点人物了,(德军)那可以拿她作为这个底牌,可以威胁或者是交换点什么,你是八路军总司令的女儿,她不能说,一说就麻烦了,问她,你的父亲,你父母是干嘛的,叫什么名字,她就编了一个,她说她的父亲是个大夫,中医大夫,她现在因为这个有病,所以到,送她到苏联来帮助治病,她这么来的。所以就是身份她没有暴露,这样就蒙混过去了。

    解说:这是1944年1月30日,朱敏在集中营里与难友们的合影,他们面对着镜头露出了微笑,因为这些微笑,他们在之后遭到了德国人的鞭打。在照片的背后,朱敏写了这样的话:“三年前的这一天,我离开了祖国,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自从苏德战争爆发后,朱德与朱敏失去了联系,朱德写给朱敏的信都被原封不动的退了回来。朱敏说,从1941年到1945年,莫斯科是父亲朱德的信箱里一个长久的空白。1944年,苏联全境解放,直到这时,朱德才得知了朱敏失踪的消息。1945年,苏联红军攻克柏林。1946年初,朱敏从德国回到了莫斯科。

    其实那时候说是,红军最高领导也在寻找(朱敏)了。后来大概是毛岸英,就是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在苏联红军里头服役过,参加过一段战斗,后来就是询问有没有人认识,知道她,后来这个毛岸英,他知道这个事,他知道这个老人家的女儿叫朱敏,

    解说:朱敏后来回忆说,在她的成长过程里,青少年的履历,几乎被苏联这片伟大而悲壮的土地写满了。在毛岸英的帮助下,朱敏重新和父亲朱德取得了联系,但是他们并没有立刻团聚,朱敏留在了苏联。不久之后,她考入了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走进了大学的校园。
 
    解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朱敏和中国留学生一起,在校园里点起了篝火,载歌载舞,庆祝祖国的新生。也是在这段求学的生涯里,朱敏与刘铮相识。1952年,他们决定结婚。朱敏后来写了《我的父亲朱德》一书,回忆了她的父亲朱德的一生,也记录了她和父亲相聚和分离。她把自己称作元帅父亲的平民女儿,她在书中说,我深爱爹爹,因为他是亲人,我抱怨爹爹,因为他是伟人.刘铮记得,他和朱敏结婚回国之后,一家人在中南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尽管后来搬离了中南海,朱德对他和朱敏依旧是关怀备至。他们夫妻也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周末就回到中南海,和朱德一起享受一家人团聚的欢乐。然而,当时间进入1966年,这种最平常的快乐突然变成了一种奢求。

    解说:根据朱敏的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减轻朱德的工作强度,毛泽东曾经几次与朱德谈话。希望和平年代的总司令,能够适应新的环境,朱德表示服从中央的安排。1959年,在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朱德当选为全国人大的委员长。1966年,中央文革小组成立。文革小组的成员戚本禹在林彪、陈伯达等人的授意之下,贴出了第一张打倒朱德的大字报,几乎一夜之间,对朱德的批判蜂拥而至。

    就是贴大字报,是吧,中南海,围着中南海,他在那个城墙外边,另外家里头,办公室,宿舍,都贴了大字报,让老人家去看了大字报,老人家还就去看,当然有一些都是无稽之谈了,但是老人家他还是看,看了之后,出来走走。我感觉老人家最能够掌握这个大是大非,他多了他不说,不吭气,有什么评论他不说。

    解说:对朱敏夫妇而言,原本熟悉的中南海,此时变成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从那时起,朱敏夫妇再不能再像从前一样见到朱德。这段分离的时光长达四年。 礼拜六,我们还必须回去,因为越不让回去,我们还是越要去看看。去了之后不让进去了,只能在门口把老人家叫出来,请老人家出来,到传达室和我们见面,所以那时候老人家处境也很困难。

    你们那时候受冲击吗?

    当然也受冲击,那我在外交部,那时候挨批,还让我们交代,有什么言论,跟你们说过什么,让我们那什么,然后结合着批判我们。但是朱敏在学校里,她人缘不错,她人缘很好,所以对她来讲都是很宽宏,大家比较照顾她,她没有怎么太那什么,但是还是也受(批判),但是总的还是,我们还算不错的。有的信,这个文革时期给烧了,主要就是怕找麻烦,其实老人家写的东西都非常正确,政治上都非常,你找不出任何问题来的信。但是心里头不踏实,干脆别给老人家增加麻烦了。

    刘铮回忆说,在文化大革命的岁月里,常常是一夜之间黑白就被颠倒了,在铺天盖地对朱德的批判当中,朱敏甚至听到了这样的说法,说是南昌起义失败之后,是林彪而不是朱德,把保存下来的部队带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甚至在新的教科书上,《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也被改成了《林彪的扁担》。利用在传达室和朱德会面的机会,朱敏把这些告诉了朱德。朱德却显得十分平静。反过来劝朱敏不要在意,朱德说,历史终究是历史,那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朱敏跟父亲说,可是已经改了,就连书上都改了。这时候,朱德提高了声音,

    对朱敏说,那不叫历史。

    解说:1971年9月13日,林彪命丧温都尔汗。此后不久,朱敏夫妇又能够像从前一样回到中南海朱德的家中。

    林彪的这些事情,你们跟他谈吗?

    那就是,他很简单几句话,罪有应得,他的感觉好像用不了多少话,发泄他那什么,他不这样,他就,嘿,这人罪有应得。

    他倒讲过这么一段话,说为什么林彪对我这么恨。因为是南昌起义以后,广州也失败了,因为那时部队,老人家带领部队去支援广州的起义,广州起义最后也失败了,失败了之后,老人家就是带着部队经过了湖南,湘南起义嘛。这个时候很多被打散了的部队,打散了的部队,这是好多都是散兵游勇了,有的就回家,还乡去了,不当了,不当这红军了,这个有的就是当土匪了,老人家那时候沿路对,遇见不少这种散兵游勇,在路上就跟这些人说,你们要回家,发给你们饷,给你们,你们可以回家,你们还继续参加革命,你们就随着我参加我这个部队,跟着我,林彪当时就是逃兵之一,这段历史,这是老人家知道得比较具体。

    他原来身体好啊,武将出身,他的身体,心情,他一下子衰老了就是,头发也白了,人也就是瘦了,这个皱纹一下子就,你可以看那些照片可以看得出来,影片资料也可以看得出来,所以我们就陪他去散步,锻炼身体,给他讲讲我们孩子怎么样,让他高兴的事跟他说。但是政治事的话,他不愿意说,也不愿意跟我们说,也不问我们,他就是越来语言越少,不愿意多说话。

    解说:刘铮回忆说,在文革最后的岁月里,频频传来的老战友辞世的消息,也带给朱德沉重的打击。在生前的最后四年,朱德参加的追悼会达七次之多。

    1972年,尚未获得平反的陈毅因癌症生命垂危。朱德在病床前久久握住陈毅的手,不发一语。1974年11月,彭德怀在关押中因病离开人世。不久之后,朱德得知,彭德怀临终时曾提出见见朱德的要求,遭到了拒绝。刘铮记得,那时朱德在家中挥舞着拐杖,大声地问,为什么不让他见我,一个要死的人,还有什么可怕。1976年1月,在得知周恩来去世的消息后,90岁的朱德在家中放声大哭。

    因为我们也知道总理是他入党介绍人嘛,长期合作,他对总理也非常尊重,总理也非常尊重他,所以,老人家就是,总理去世非常沉重,他那个时候还是身体已经不是太好,但是总理去世,他说我一定要去参加他的告别仪式,他深深地三鞠躬,不愿意走开,不愿意走,离开。

    解说:这是朱德与周恩来最后的告别。在周恩来去世的半年之后,朱德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最后的那段时间还清醒吗?还什么?

    还清醒么?还清醒。李先念看他的时候,还说,要抓生产,因为当时吃的都困难,生产确实那什么,出了大事,要抓生产,不抓生产就要出大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回复:

喜欢看这类视频。
 
1  /  1  页   1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