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古典音乐]Bruckner: Symphony No. 8 in C minor-布鲁克纳C小调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聆听一辑西方古典西方古典-Mp3区(VIP) [2006-12-2][古典音乐]Bruckner: Symphony No. 8 in C minor-布鲁克纳C小调

版块说明:
◎ 本版块为社区本地下载收费版块,需付费成为音乐精灵,回复后才能看见下载链接。音乐精灵详情请查看 论坛置顶帖>>
◎ 『激动社区』品牌唱片公司及专辑下载索引汇总(附本地下载必备软件):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1553975.htm
【本地MP3区下载必备】txt、rar及mp3文件的批量下载自动重命名解压缩教程(简易版):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2556282.htm
   
1  /  7  页   1234567 跳转 查看:9452

[2006-12-2][古典音乐]Bruckner: Symphony No. 8 in C minor-布鲁克纳C小调

[2006-12-2][古典音乐]Bruckner: Symphony No. 8 in C minor-布鲁克纳C小调

人生的穹顶——漫谈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


  当布鲁克纳在不断修改或首肯别人为他"修改”自己的交响曲时,也许不会想到,在他死后(或者说走向他一生所歌颂和憧憬的天国之后),世上会有那么多人推崇他的音乐。在他生前,倒霉、晦气的事总少不了他,误解、谩骂、嘲笑、诋毁……使他不断对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产生怀疑,而只有退回到心灵的角落,退回到信仰的坚实堡垒中,他的内心才是幸福的、充实的、顽强的,甚至是无畏的。

  他其实并不懦弱,对一切困厄不只不逃避,还很爱考验自己。他从一名圣佛罗里安教堂儿童合唱队员到十七岁成为乡村教师到三十二岁成为林茨礼拜堂的管风琴师再到维也纳音乐学院的教授,全靠辛勤的劳动,扎实的功底,高超的学识和能力。他曾经历母亲去世、婚事告吹、生活困顿,屡遭阻滞,但矢志不渝,都因对上帝的虔诚和对音乐的热爱。他一生数历考验,包括多次高难的测试大关,皆表现出众,例如维也纳音乐理论教师考试,布鲁克纳有问必答,无人可及。审查员惊呼:"该是由他考我们的。”但他似乎没什么值得骄傲的,相反,他谈不上自信,有时甚至有些自卑。他身材矮小,衣着老土,很难用大智若愚去形容他的为人处事,因为他几乎就是愚的,他的形象很容易让人想起一个卡通人物——笨伯。但漫画里的笨伯前面还有个定语:聪明,布鲁克纳却没有,那他有什么?他有木讷、憨厚、谦虚、恭敬,有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赤子之心,有对上帝的虔诚和对艺术坚定不移的信念,当然还有由此而产生的耐性和毅力。至于天赋和才华,那是语言文字触及不到的领域,是神赐给人类的礼物。有一种人,似乎就为了某种目的降生,象天使,就是为了传达上帝的信息来到尘世一样,目的非常简单,但简单的往往最难,因为最简单的事物里往往带着最多的真理,往往包含着通向永恒的种子。由此,他写出了博大深邃、壮美崇高的音乐,它们波澜壮阔、庄严雄伟。布鲁克纳拙于事功,也拙于口才,但用作品道出了一切。他穷尽了一生来表达对上帝的敬畏,只知有神,不知有己。他全部的创作即是对上帝奉献出全部的自我。奇怪,这种不强调自我的风格却成就了一个完满的自我。聆听者很容易从江河般宽广悠长的旋律或脉搏跳动般的节奏起伏中认出他的音乐。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尊严和后世的敬仰,而他又为音乐和艺术赢得了神圣的光环。但大家都不会忘记,这些作品命途多舛,为了得到上演的机会,不得不作出各种各样的妥协。如果说妥协也是一种艺术的话,布鲁克纳则绝非个中高手。他的作品往往受到以汉斯立克为首的乐评家的劣评甚至恶毒攻击,以致许多指挥家都不愿首演,他的许多作品都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岁月才得见天日,如《第一交响曲》经历了二十五年,《第二交响曲》、《第四交响曲》分别是二十二年和十六年,"第五”二十三年,"第六”则是十八年。他无奈,以他温厚的本性,也不会参与论战。当他成名后,一次奥地利皇帝问及他的要求与愿望时,他只表示希望汉斯立克不要再骂他。

  自然,时间是公正的,历史是公正的。大家都知道最终的结果,是谁被载入音乐史,谁万古流芳。在我的心目中,他有着比海顿、门德尔松、舒曼以及后来的马勒、理查·斯特劳斯更崇高的地位。我愿意在3B之后(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加上第四B——布鲁克纳。他战战兢兢,非贝多芬式的狂才,但作品内容严肃而深刻,音乐处理得富于哲理和戏剧性,作品史诗式的规模等都与贝多芬相似,连瓦格纳也说:"只有布鲁克纳与贝多芬最相近。”布鲁克纳没有勃拉姆斯的世俗性,但同样深沉、含蓄、温暖和宽厚。与巴赫相比较显得最有意思,巴赫一生都"为上帝传声”,作品自上而下,大度而平实,从容而镇定,清澈而澄明。而布鲁克纳一生都朝向心中的天国,作品自下而上,充满敬畏、超越和升华感。也许此说未必允当,但我愿坚持"偏见”。音乐本来属于人人,属于向往和追求真、善、美的心灵,布鲁克纳的音乐也不例外。但我猜想那些并不真正懂得爱的意义的人,那些心胸狭隘的人,那些自私的、功利的人,那些浮躁、缺乏耐心的人,也许会觉得布鲁克纳的音乐冗长沉闷,无法承受,而与听者是否有宗教信仰或宗教情愫并无多大关系。没有什么音乐比布鲁克纳的音乐更不适于这个时代了,但也没有什么时代更需要这样的音乐了。当然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音乐能给这干涩冰冷的工商业时代和喧嚣浮躁的当代人带来慰籍,注入温暖了。听布氏的音乐,总令我想起一件事:学生时代,同学打架斗殴,班主任要求在作文中评论此事件,一位基督徒同学写道人要争斗乃由于不信耶稣,老师读其文章,引来全班哄笑,现在想来,很是后悔。年幼无知是一回事,同学之论的确如天方夜谭。然而细想,如每个人皆觉"举头三尺有神明”,坏事怕是会少做些,纷争自然也多不起来(这是否痴人说梦?)。

  布鲁克纳所作的九部交响曲和三部宗教合唱,是德奥系音乐作品的最高成就之一。交响曲中尤以后三部最为成熟完美,其中又以"第八”为代表。他的"第七”相对较为通俗,篇幅稍短,更易为听众接受。"第九”总被人称作布氏的"天鹅之歌”,我认为这是后人的牵强附会,贝多芬有写"第十”的愿望,马勒的"第十”谱子都出来了,如果舒伯特不早夭,德沃夏克不亡故,交响曲创作是否止于"第九”实未可知。真正称得上"最后”的,近、现代怕只有西贝柳斯"第七”、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五”,尤其是肖氏最后一部交响曲,我们分明听到了一个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对世界的告别。但布鲁克纳没有,如果天假以年,相信他还会倾尽他的热忱和才智,继续赞颂他心中的神,为人类的音乐文化增添更丰厚的财富。他的《第九交响曲》不但不是"诀别”之作,反而是想从更新的高度去展现他内心的虔诚和热切,可惜终没有完成。所以用《第八交响曲》作为布氏音乐最高成就的范本,我觉得是妥当的。

  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是他的作品中篇幅最长的一部,有人因其深刻的戏剧性而将其称作"悲剧”,也有人管它叫圣经"启示录”,其实这些称谓都不足以涵盖这部伟大的作品。它直接触及了人的激情和灵感的源泉,深具哲理性,充满了崇高的信仰和宗教热情,直达人的灵魂深处。在这部作品中,布鲁克纳用音乐表现了他对尘世的渴望,对天国的憧憬,他的焦虑,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死亡的敬畏,而这一切又最终升华。为此,布鲁克纳相应地扩大了一些表现手法,在乐队编制方面采用了三管编制,同时还补充了四个法国号和四个次中音大号以及钹、三角铁和三架竖琴,象竖琴这样的色彩性乐器,布鲁克纳也只用过这么一次。

  很遗憾,我未能有幸在现场欣赏这部作品,外国高水平的乐团,怕不会带这样的曲目来华。而我国的乐团,暂时也未有水平演奏这样的作品。以我从唱片上获得的聆听经验,觉得欣赏这部交响曲的关键在第二、三乐章,要考验一位指挥家和一个乐团的功力、修养和艺术特点,可以先聆听这两个乐章。当然,全凭这两个乐章的演绎去判断,未免武断,但它们的确有极重要的作用。

  在第一乐章悲剧性的再现部结束后,第二乐章谐谑曲,把听者从戏剧性引开,赋予乐曲一种新的色彩,虚构的幻想形象同民间特点粗野的幽默巧妙地结合,小提琴颤音如微风吹拂,轻盈地飘摇,把人引向日耳曼传奇中的大自然中去,而同时又出现一个现实中的鲜明的景象:笨拙、呆板但亢奋的踩脚声,这是个强壮、结实而乐观、自信的农民形象,随后晶莹的幻境同民间节日那具有民间节日的鲜明的风俗性画面相互交替,其中后者有时达到了狂暴的境地,乐章中段同前后的音乐形成了对比,在一个朴实无华的穿插后,音乐又回复到先前的幻景,并以欢乐的民间节日场面作为结束。这个乐章很能考验指挥对乐团各声部关系的调度和控制,从节奏与音色的把握便轻易窥见指挥家的艺术风格和对整部作品的把握与取向。当然,这点在第三乐章有更显著的反映。

  布鲁克纳的慢板乐章,在他的交响曲中(尤其是后三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往往成为作品的中心,在贝多芬之后,很少有可与之比肩者。"第八”的慢板乐章,篇幅长达三百多小节,大大超过第一乐章。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而崇高的精神世界——悲悯、温暖、深沉、开阔,充满善与智慧。象敬虔者向上帝的诉说,又象是神对人间慈悲的抚慰。它是人间最美的乐章,曾有一位好友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他死了,就用这个乐章作为葬礼音乐,中国的哀乐太悲,亲人亡故,家人亲朋已足够悲伤,当以音乐给心灵以慰籍,不应徒增哀痛。虽是说笑,却蛮有道理。

  该乐章反复出现半音手法,最初在呈示部中以升C的等音降D上的和声开始,弦乐器组奏出庄严、谧静的和弦,在矫健的节奏中摆动,如生动的呼吸。第一主题看来相当自制,保持着均衡和神秘,但深潜着巨大的毅力。这一主题的进行分解为一些富有表情的乐句,平静的叙述常常和动人的呼喊交替,怀着巨大的热情但又深深地隐藏。A大调的过渡忽如一道闪光,上行琶音把我们带到了一种狂迷的境界。光这个意象,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这是天国的光,也是人类的心灵之光,高耸、巍峨的哥特式教堂成为它的栖所,也为它廓定了空间,这光一直通向穹顶,那也是人生的穹顶,再出去,便是无边无际的星空和宇宙了。我们很快从第二主题听到大提琴奏出丰富而带浪漫气质的旋律,次中音大号以庄严的圣咏,经过这段感人至深的呈示,布鲁克纳以卡农模仿手法和对位旋律进入了久久的沉思。最后,乐章聚集为欣喜若狂的结束部分,最后在一个省思般的尾声渐渐隐去。

  当然,要聆听这部伟大的作品,有一个问题不能绕过,即指挥家所用的乐谱版本。布鲁克纳1887年完成总谱并送交指挥家莱维,但莱维因理解不了作品而无法演奏,于是沮丧的布鲁克纳将总谱收回并下决心修改。"第二稿”完成于1890年,并于两年后首演获得成功。在现有的唱片中,只有殷巴尔指挥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的版本(TELDEC),不过演绎不算高妙。相比之下,1890年版更为精致成熟,但此版也有两个,即大家熟悉的由后来的两位音乐家学者哈斯和诺瓦克分别编辑整理的版本。诺瓦克的版本比较"精确”,而哈斯出于对整体的考虑,恢复了1887年版中的一些段落,有数段极优美。不过这些版本孰优孰劣,最好还是留给理论家和学者。当然,某些段落甚至轻重强弱的确能影响我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但丝毫不会影响作品的精神本质,在我听过的唱片中,使用哈斯版的指挥家有卡拉扬、汪德、朝比奈隆、巴伦波伊姆、贝纳姆、阿本德洛特、富特文格勒、库贝利克等等,而使用诺瓦克版的,则有切利比达奇、约夫姆、朱利尼、霍伦斯坦、滕斯泰特、舒里希特等等。当然,还有些版本较少人使用,如由沃斯于1927年编辑的版本便只有克纳佩兹布什一个人使用。(许海峰)


专辑曲目:

Bruckner: Symphony No. 8 in C minor
1. I. Allegro moderato
2. II. Scherzo. Allegro moderato - Trio. Langsam
3. III. Adagio. Feierlich langsam, doch nicht schleppend
4. IV. Finale. Feierlich, nicht schnell
Richard Wagner:
5. Siegfried Idyll

安东•布鲁克纳C小调第八交响乐,1892年约瑟夫•沙尔克修订版本,理查•瓦格纳 齐格弗里德牧歌
指挥:汉斯•克纳佩茨布什(Hans Knappertsbusch)
慕尼黑爱乐乐队,1963年1月录音于巴伐利亚录音室
WESMINSTER 西敏寺出品,现在由DG公司重新发行,立体声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回复:

一日 連兩發 牧歌真辛苦

布鲁克纳C小调第八交响乐--- 我沒聽過哦
 

回复:

真是辛苦了!这个我喜欢!!!谢谢
 

回復:

Bruckner Symphony No. 8 in C minor-布魯克納C小調第八交響樂等,克納佩茨布什
布魯克納所作的九部交響曲和三部宗教合唱,是德奧系音樂作品的最高成就之一。交響曲中尤以後三部最為成熟完美,其中又以"第八」為代表。
thanks
 

回复:

謝謝Madrigal斑的分享!
 

回复:

布鲁克纳 C小调第八交响乐等,克纳佩茨布什指挥慕尼黑爱乐乐队
 

回复:

布鲁克纳"第九”交响乐不知是不是未完成耶
沒聽全過~~~

克纳佩茨布什指揮布鲁克纳是首選版本

謝!!!
 

回复:

沒聽過他的音樂,試聽看看,感謝分享.
 

回复:

就是为了传达上帝的信息来到尘世

神圣的音乐
 

回复:

收到,谢谢,吾要!!!
 
1  /  7  页   1234567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