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罗利是演绎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作品的最权威指挥家之一,早年西贝柳斯在听过巴比罗利对他作品的诠释之后,就曾经给予过高度的评价与肯定。后来西贝柳斯还曾专门写信给巴比罗利,感谢与赞扬他对他作品的精彩诠释。
约翰•巴比罗利(1899~1970)是英籍意大利裔指挥家、大提琴家,早年曾就读于特里尼蒂学院和伦敦皇家音乐学院,1911年以大提琴独奏家的身份首次在伦敦登台演奏,随后于1925年又以指挥家的面貌出现,从此活跃于20世纪的音乐舞台。巴比罗利对音乐有着特殊敏锐的洞察力与很高的鉴赏力,他指挥的作品虽然众多,但范围却不是很广,只限于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的作品和少数近现代作曲家的作品。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指挥家之一,巴比罗利对音乐所作出的诠释都能令听众欣然接受,甚至就连那些最为挑剔的音乐评论家也不得不承认他超凡的音乐才能。巴比罗利一生虽然指挥过世界上的许多著名乐团,但他却只对英国的哈勒交响乐团情有独钟,他与哈勒交响乐团合作所录制的许多唱片都评价不菲并且还曾获得过各种唱片大奖。
近20年来,在对西贝柳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唱片爱好者多是以卡拉扬的演绎为参考的蓝本(此前巴比罗利版的录音只出版过LP而未出版过CD),因此许多人在对西贝柳斯交响作品的了解上便都基本是从卡拉扬对这些作品所营造出的氛围凛冽、冷峻,乐队音响浓烈、夸张,具有很强张力的音乐表现中所认知的。然而如果当我们聆听了指挥大师巴比罗利对这些作品的精彩诠释之后,相信朋友们会由此而产生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并试图去对西贝柳斯的音乐重新理解与思考。巴比罗利对西贝柳斯作品风格的把握与卡拉扬的阐述可以说是截然相悖的,他在处理上不像卡拉扬那样将作品演绎成为一种用宏大的音响去营造浓重氛围与厚重历史苍桑感的音乐,巴比罗利在力图用较为准确的艺术手法把握住作品的音乐精髓与浓郁的民族风格的同时,又突出展现了自己个人对音乐的独到理解与阐释。巴比罗利将这些作品以一种非常朴素与自然的情感和超然、清丽、淡雅的色调展现而出,因此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在此如若我们将卡拉扬与巴比罗利所诠释的西贝柳斯作品作一个较为形象的比喻的话,便会感觉卡拉扬对这些作品的处理就象是让听众在观赏一幅幅色彩浓厚的西洋油画,而聆听巴比罗利对其音乐的诠释时则会产生出一种游历于色调淡雅的中国水墨大写意的风景画卷之中,给人一种胸襟无比开阔之感。
这些作品虽然都是30多年前的录音,但由于当时的录音技术已经是相当的成熟与完善,因此不论是音场的宽度、乐器的定位,还是音乐的层次感与清晰度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套唱片的演绎与录音代表了EMI唱片公司100余年来的最高艺术成就,所以在此向广大音乐爱好者特别推荐。(浙江大学海纳百川站)
Composer: Jean Sibelius
Conductor: Sir John Barbirolli
Orchestra: Hallé Orchestra
Audio CD (21 Feb 2000)
1. Sym No.1 in e, Op.39: I. Andante, Ma Non Troppo - llegro Energico
2. Sym No.1 in e, Op.39: II. Andante (Ma Non Troppo Lento)
3. Sym No.1 in e, Op.39: III. Scherzo (Allgro)
4. Sym No.1 in e, Op.39: IV. Finale: Quasi Una Fantasia (Andante - Allegro Molto)
1. Sym No.2 in D, Op.43: I. Allegretto
2. Sym No.2 in D, Op.43: II. Tempo Andante, Ma Rubato
3. Sym No.2 in D, Op.43: III. Vivacissimo
4. Sym No.2 in D, Op.43: IV. Finale (Allegro Moderato)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