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9]Shostakovich Symphony No.7--Jansons-肖斯塔科维奇,C大调第七交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爆发后,前苏联政府马上总动员艺术界“为祖国而战”,由此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品,这部交响曲就是其中的佳作。作者肖斯塔科维奇表示:“此曲是战斗的诗篇,是坚强的民族精神之赞歌。”全曲的气势极其宏伟壮大,终乐章的音响更是震耳欲聋。
德军包围列宁格勒,造成城内危机的1941年七月末,作者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作为“防空监视队”的一员战斗在第一线。就是在这种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肖斯塔科维奇完成了本交响曲的大部分草稿。1942年三月五日,在古比雪夫“文化宫殿”的礼堂,这部作品由隆莫斯德指挥,莫斯科国立剧场管弦乐团演奏,同时对全国及国外做现场直播。可见这部交响曲的初演,便是拿来宣传,用以提高士气和宏扬国威,完全作为前苏联的一项 “国家大事” 来对待。本曲题献给“列宁格勒”,并获得当年“斯大林奖”的首奖。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中庸的稍快板。首先呈示出“人的主题”, 描绘的是战争之前安宁的生活。小提琴明朗平稳地奏出主题,接着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常见的气息很长的木管独白。 突然,远方传来的鼓声击碎了和平的美梦,出现了进行曲风格的“战争主题”。
第二乐章 稍快的中板,三段体诙谐曲乐章。相传作曲家这样描述本乐章:“……这是对愉快的事情,人生快乐插曲的回忆。但悲哀的情绪笼罩着这种回忆……”乐章主部由第一小提琴轻松奏出的主乐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弦乐器那强烈的节奏背景,还有双簧管优雅的副乐念等构成。双簧管的副乐念由低音竖笛接替,竖琴长笛的低音伴奏部分很有特色。此乐章可以说是最具肖斯塔科维奇风格的音乐。
第三乐章 慢板至最缓板。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俄罗斯人对自己的祖国和土地有着一种深厚的挚爱。”这一乐章在于表现“对自然的美之敬意”,犹如俄罗斯大地上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一般。
第四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转中板。由定音鼓呈示出类似贝多芬“命运主题”动机的短暂导入部后,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展示,然后进入自由发展的主部。依照肖斯塔科维奇的本意,这个终乐章在于表现“胜利之来临”。 最后,第一乐章“人的主题”由铜管乐器强有力地奏出,在排山倒海般的凯歌之后,四个定音鼓奏出乐章的中心主题,全曲结束。 (洪恩在线)
扬松斯1971-1999任圣彼得堡爱乐联合首席指挥,1979-2000任奥斯陆爱乐首席指挥,1992-1997任伦敦爱乐首席客座指挥,1997-2004任匹兹堡交响乐团音乐总监,2003年起巴伐利亚广播乐团首席指挥。与老一辈指挥家相比,他更注重整体结构的平衡、连贯和细节的清晰、准确。但比起海廷克的“西化”演绎,又显得更为鲜明、锐利。可以说,扬松斯的老肖融合了传统俄派和西方风格的特点。在具体的音乐处理上,扬松斯没有什么很个性化的神来之笔,都是简单直接的,速度也偏快,但效果又很具音乐性。扬松斯指挥的老肖交响曲全集最适合作为“肖交全集”欣赏和收藏的入门版本。(爱乐社)

注意:下载全部文件后再解压,下载中应按顺序将原文件另存为文件 1、2、3。。。。。。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