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中国民乐《高山流水》赏析
《高山流水》是我国春秋时代流传下来的一首古琴曲。关于它的流传还有一个故事。
我国古籍《琴史》列子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
《高山流水》乐曲据《神奇秘谱》记载: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现在流传的多为《天闻阁琴谱》( 1876 年)所记载清代的川派琴家张孔山加工发展的乐曲。
乐曲深沉、雄浑、含蓄、流畅。意境丰富,既表现了高山层峦迭嶂的雄浑、浩大,又表现了山峰的秀丽、清幽,还表现了高山清冷奇峰突现的奇境;既表现了流水幽涧滴泉的优雅、山泉潺潺的惬意,又表现了激流飞瀑的壮观、浩大,还表现了山水注入江河的博大气势……丰富的意境是高山流水的一大特色。
高山和流水是一对美的组合,中国有古语云: “山有水则灵 , 水有山则秀” , 在呤听《高山流水》古曲时,你会欣赏到山和水的奇妙组合和奇特的意境。
在大山里, 四面的山景奇特:
山上树木葱茏,不同的树种在这大山里和谐相处,彼此枝繁叶茂,象是相约一起蓬勃升天。四下里山峰交错耸立,远处的山峰一片幽蓝,近处的山峰一片墨绿。山峦叠嶂,幽远精深。深山里树木特殊的清香沁人肺腹。阳光从头顶上照射下来,山间一片光明,令人心旷神怡。不一会儿,山间飘起了稀疏的、薄薄的雾气,雾气徐徐上升,越来越密,越来越厚,不多久,升腾的雾气弥漫了整个山间,阳光被雾气阻隔在云层之上,山里迷雾茫茫。 让人觉得浑身上下包裹着一层潮气,清凉、润湿。
山的一个缝隙处,大山在这里象是故意被大自然的手撕裂一般,一条又细又长的裂缝从望不到头的顶端通向谷底,裂缝处潮湿、阴暗,山石突起,一些灌木杂草从缝隙处向外探出身子,几处突起的山石上滴下清清的泉水,嗒、嗒、嗒、嗒……滴泉清脆的响声在这清幽、冷僻的山里格外清晰、动人。
转过一个山口,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寻声走去,来到一条山溪前。溪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光,好象一条闪光的缎带,从天上飘然而下。山溪里有些大小不等的石头,好象故意挡住奔流的溪水。溪水在日光下看清了挡路的石头,一蹦一跳地越过石头,往山下奔去。
在大山顶上,你看,天地多么巨大,蓝天铺展得很远很远,蓝天的下面群峰耸立,巍峨挺拔。峰峦起伏的山腰,一片片松软、洁白的浮云在轻轻地、慢慢地飘移,从云雾的空隙处,可以看见山下绿色的田野,看见田野上散布着的微小的村庄,看见象白色飘带一样伸向远方的河流。
低头俯瞰,山腰上的云雾在飘移,在汇集,不多一会儿,一片片的云雾连成一片,增多,增厚,汇集成浓浓的、厚厚的云海,遮住了山下的一切。云海之上,露出一些山峰的顶端,象大海里星落棋布的岛屿。灰白色的云团象海浪一样此起彼伏地涌动,非常壮观……
听,山间传来流水的轰鸣,啊,看,陡峭的悬崖上一注大水倾泄而下,巨大的瀑布飞挂在山体中间,欢快的流水冲进宽宽的谷底,腾起亿万个透明的水珠,溅起大片水雾。阳光下,水珠和水雾变幻着奇妙的色彩,同时又给谷底罩上一层抹不掉的朦胧…… 好一个人间仙境
哗哗哗……从天而降的流水继续奔腾不息,山脚,一条大江横在前面,原来欢快奔涌的流水汇入了大江,江水浩大,滚滚而去……
钟子期在俞伯牙奏琴时听出了其中的高山之势:“巍巍乎,若泰山。”听出了其中的流水之势:“洋洋乎,若江海。”
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为《高山流水》乐曲增添了情感内涵,他们的故事随着《高山流水》乐曲流传千古。
古琴曲《高山流水》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秀奇葩,在世界民族音乐史上它会万古流芳……
(摘录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