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9]【古典】莫扎特《钢琴协奏曲21、23、27》《共济会葬礼音乐》《第四十交响曲》(钢琴演奏:凯斯·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聆听一辑西方古典西方古典-Mp3区(VIP) [2006-10-19]【古典】莫扎特《钢琴协奏曲21、23、27》《共济会葬礼音乐》《第四十交响曲》(钢琴演奏:凯斯·

版块说明:
◎ 本版块为社区本地下载收费版块,需付费成为音乐精灵,回复后才能看见下载链接。音乐精灵详情请查看 论坛置顶帖>>
◎ 『激动社区』品牌唱片公司及专辑下载索引汇总(附本地下载必备软件):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1553975.htm
【本地MP3区下载必备】txt、rar及mp3文件的批量下载自动重命名解压缩教程(简易版):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2556282.htm
   
1  /  9  页   12345678» 跳转 查看:12376

[2006-10-19]【古典】莫扎特《钢琴协奏曲21、23、27》《共济会葬礼音乐》《第四十交响曲》(钢琴演奏:凯斯·

[2006-10-19]【古典】莫扎特《钢琴协奏曲21、23、27》《共济会葬礼音乐》《第四十交响曲》(钢琴演奏:凯斯·



专辑名称:MOZART: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21/No.23/No.27
MASONIC FUNERAL MUSIC
SYMPHONY No.40 G MINOR K.550
    中文名称:莫扎特《钢琴协奏曲21、23、27》《共济会葬礼音乐》《第四十交响曲》
音乐格式:APE整轨(2CD)

钢琴演奏:凯斯·杰瑞(Keith Jarrett)
协  奏:斯图加特室内乐团(Stuttgart Chamber Orchestra)斯·罗素·戴维斯(Dennis Russell Davies)
发行公司:ECM(Edition of Contemporary Music)
发行时间:1996年
CD编号:449670-2
推荐指数:

●●●●●●●●●●●● ●●●●●●●●●●●●

    本专辑收录了莫扎特第21、23、27三部钢琴协奏曲、第四十交响曲以及带有浓重宗教色彩的共济会葬礼音乐,由
被誉为“当代爵士乐莫扎特”的著名爵士钢琴家凯斯·杰瑞(Keith Jarrett)与斯图加特室内乐团联袂精彩演绎。

==================================== 第21、23、27钢琴协奏曲 ====================================

    《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C大调,K467,作于1785年3月9日,1785年3月10日于克鲁克剧场
首演,莫扎特主奏。共三个乐章:1、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以类似进行曲的节奏拉开序幕,结束乐队
合奏呈示后,木管短乐句引出主奏钢琴,呈示第一主题和经过部后,突然转为G小调。然后钢琴又重返G大调呈示第
二主题,这个主题前半部与《第三圆号协奏曲》第二主题相似。再后以第一主题节奏为中心,乐队各声部参与复音方
式的动机运作,移入发展部。发展部先以E小调开始,钢琴作技巧表现,转成各种不同的小调。再现部按第一、第二
主题,经过第一主题后的副主题与第二主题顺序,华彩乐段后,以开头动机节奏静静地结束。2、行板,F大调,三
段体。家弱音器的弦乐先呈示歌谣风格的主题,主奏钢琴接引,以颤音结束第一段,连同D小调新旋律进入第二段。
第二段乐队与钢琴对话频频转为其它小调,第三段为第一段再现,但改由高三度的降A大调表现,旋即转回F大调,
无华彩,以极短的尾奏结束。3、极活泼的快板,C大调,缺发展部的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由乐队反复两次,钢琴接
替后,接着C大调快速音群构成的副主题。从第一主题节奏推移的快速音群开始,成为明确的G大调。管乐呈示第二
主题,钢琴反复。乐队持续轻快的节奏,钢琴以急速的音阶配合,经尾奏直接进入再现部。先主奏再合奏再现第一主
题后,移为A大调。经过部与第二主题按原型经主调再现,华彩乐段后钢琴以上升音阶华丽地结尾。

    《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A大调,K488,作于1786年3月2日,约在1786年四旬节演奏会期间的
3月首演,具体日期不详。共3个乐章:1、快板,A大调,协奏曲型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先由第一小提琴呈示木管
乐器反复后,经经过部,第二主题也以主调先由第一小提琴呈示,木管反复。钢琴先弹第一主题,乐队呈现的经过部
再度呈现,因钢琴快速音群而移成E大调。第二主题钢琴呈示,乐队反复时,钢琴以主题的下行音型以八度方式演奏
而加入,小提琴与钢琴追逐后,再移入快速音群尾奏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如歌的主题登场,新主题由弦乐呈示前半
部,在钢琴快速音群穿梭之下由木管以变奏方式三度出现后,再由钢琴反复奏同样的变形。钢琴再移成快速音群,乐
队伴奏,在钢琴诱导下,以第一主题再现而进入再现部。再现部先由第一小提琴及木管乐器再现第一主题钢琴装饰、
反复,按原型奏经过部,以主调再现第二主题、发展部的主题,发展部的主题再由乐队表现而连接华彩乐句。2、慢
板,升F小调,三段体。在西西里舞曲节奏上,钢琴呈示恬静的主题,第二小提琴分散和弦伴奏下,木管及第一小提
琴应答,钢琴变奏主题移入A大调。中段先由长笛与单簧管表现新旋律,钢琴予以反复,木管与钢琴追逐。3、很快
的快板,A大调,回旋曲式。回旋主题共出现四次,这个主题先以钢琴演奏,第一小提琴加以反复,钢琴奏第一副主
题,单簧管反复前半部,再以钢琴快速音群移入E大调。第二副主题以E小调由木管及第一小提琴呈示钢琴反复,回
旋主题以主调出现,展开成升C大调。告一段落后,钢琴快速音群成升F小调,在钢琴分散和弦上,单簧管奏D大调
第三副主题,回旋主题再现,由钢琴变奏木管反复,第二副主题再现,回旋主题再由钢琴再现,弦乐反复后是尾奏。

    《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K595,作于1791年1月5日,首演于1791年3月4日,在宫
廷厨师伊格纳茨·约恩家举行的单簧管演奏家约瑟夫·贝尔的音乐会上,莫扎特主奏。共三个乐章:1、快板,降B
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在每隔4小节的管乐分散和弦中断下,由第一小提琴呈示,有切分音特色的第二主题与管
乐对话,经过部有两个副主题。乐队休止后,主奏钢琴在呈示中修饰第一主题。经过部移入F小调,副主题上场,主
奏钢琴的快速音群导向F大调,再现第二主题。经过部只出现第一副主题,钢琴以快速音群移向终结部,发展部以第
一主题为基础,经B小调、C大调、降E大调、降E小调,在钢琴快速音群中,第一主题经管乐与弦乐作复音处理。
再现部忠实地展现呈示部,第二主题转为主调,F小调副主题改为降B小调,有很长的华彩。2、小广板,降E大调
三段体。中段采用属调降B大调,第三段重复第一段。3、快板,降B大调,缺发展部的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有回旋
曲风格,经过部出现降B大调的副主题,第二主题风格与第一主题类似。此后,主奏钢琴的快速音群在属音上半部终
止,奏出引子。再现部是第一主题呈示后,半终止而奏向引子。接着,第一主题改由降E大调再现,又转回降B大调
以副主题、第二主题顺序再现。钢琴快速音群华彩后,在终结部出现第一主题后结束。

============================ 共济会葬礼音乐(Masonic Funeral Music K477) ============================

    共济会葬礼音乐,谱子上写着1785年11月“为Mecklenburg和Esterhazy兄弟而作”,前者是奥地利将军格奥尔格
奥古斯都·梅克棱堡-斯特莱里兹公爵,后者是匈牙利的埃斯特哈奇家族的一员, 弗朗茨·埃斯特哈奇·冯·加兰塔
他是匈牙利的一位大臣。这部共济会葬礼音乐有三个版本, 1785年8月12日在莫扎特所属的地区分会,一位新会员的
宣誓仪式上就演出过第一个版本,然后是11月17日谱子上提到的两位的纪念仪式, 最后是12月9日的一场音乐会才最
终确定了配器,也是三个版本中唯一流传下来的一个。

    这首共济会葬礼音乐正像引导我们进入水与火的惨烈凄苦的试炼的那段音乐一样,引子的动机是两个排列成下行
的音符,双簧管孤独地吹奏,然后是巴塞特单簧管和两只圆号的回应,宛如远山中回荡的些许回声。这两个音被称为
“tonus peregrinus”,意思是徘徊流浪的音调,是最早的圣咏之一。可能这徘徊踟蹰,乃是人类世世代代都要面对
永远会以新的表象出现在人最难以捉摸的时候吧。这个动机据说来源于早期的犹太人歌曲,流浪之意可能和这有关,
甚至有人推测这个动机产生于公元前的犹太人之中,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可能就在走向耶路撒冷的路上,在最后的晚餐
上咏唱还有这个动机的什么歌曲。传统上这段圣咏是在受难日使用的,在耶利米悲歌和求主怜悯之间。管乐器在这个
动机上四次呜咽之后,弦乐部分才参与进来奏出主题,莫扎特最初只写了两把小提琴两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演奏,
后来的指挥们有的人改为了弦乐队,而弦乐器似乎代表着生命,在和代表死亡的管乐器抗衡。第一小提琴演奏一个长
长的经过句一般的主题,在被大提琴阴沉的低音步伐两次打断之后,才开始和木管乐器交流起来,小提琴的音响越发
明亮,却带着一丝悲戚。不祥的声音从单簧管那里传来,但是小提琴仍然奏出了一点点的温和,就是这一点点,也好
像乌云的缝隙中倾泻下来的阳光,一下子照亮了黑暗。不过木管乐器阴郁的声响填塞了一切光的缝隙,第一小提琴一
下子失去了光彩,弦乐器无力地挣扎,仿佛在竭力挽留正在逝去的生命力。随之弦乐器又一次占了上风,短暂的光明
又一次到来。然而,那个长长的经过句主题移到了低音弦乐器上,作着最后的告别。随着那最后的一点生命力再一次
唱出高亢的声音,一切归于寂静,弦乐器和管乐器达成了和解,轻声齐奏缓慢的步伐,仿佛生怕吵醒了睡梦中的人,
最后的结尾有一点意外地结束在C大调主和弦上,并不是莫扎特小调乐曲常用的那种经过一个过渡到达的快乐的收束
而是一个温柔的戛然而止,仿佛一次顿悟,猛然发现“死亡不再恐怖,它充满了安慰。仔细想来,死亡才是我们的生
命真正的最终目的”。

=========================== 第四十交响曲(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550) ===========================

  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G小调,K550,完成于1788年7月25日。这首交响曲有2个版本,莫扎
特最早的乐器编制为长笛、双簧管2、低音管2、圆号2及弦乐5部,后来又加入2支单簧管,修订了双簧管部分。
有人认为修订后增强了感情,减弱了原有的寂寥感,但一般还是以修订版受欢迎。共4个乐章:1、很快的快板,G
小调,奏鸣曲式。在中提琴和弦下,由小提琴表现优美而略带忧愁的第一主题,木管经过句后乐队激情地表达,然后
那点忧伤在低音管与双簧管和弦下由小提琴表现的十分柔美。经降B大调转调后,副主题亦强有力地由小提琴呈现。
第二主题有一小节的休止,弦乐与木管竞奏开始的降B大调的旋律引入呈示部的终结句。发展部主要是第一主题的处
理,开始的动机以谐谑姿态,转调充满趣味。长笛、双簧管以追逐方式表现以第一主题开头动机为基础的半音阶下降
旋律在主调上呈现,进入主题再现部。再现部的第一主题经小提琴、低音管强调,第二主题亦以主调出现。2、行板
降E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以简单的对位形态处理,极具节奏美。副主题以伴随16分休止符的两个32分音符
它与第一主题的结合引出高潮,引出在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伴奏下柔美奏出的第二主题。呈示部予以反复,发展部是
由开始那富于节奏感的动机与32分音符结合,然后进入再现部,以短小的终结部结束。3、小步舞曲,稍快的快板
G小调。小步舞曲主题有民歌风味,并经过切分,分成两部分分别反复,其中有精妙的对位处理。中间部为G大调,
此部分亦分为两部分,分别反复,结束部分的圆号二重奏尤其优美。4、很快的快板,G小调,奏鸣曲式。以激动的
第一主题始,这个主题与它的副主题分别反复,在华丽音群簇拥下进入第二主题带有不协和弦的连接部。第二主题宁
静而优美,这个主题经第一小提琴与木管后,进入激动不安的呈示部结尾。发展部最初主题由除圆号的各种乐器齐奏
呈现,有明显转调,主题处理极为精妙。最后,进入再现部部分的处理极具精致,再现部主要为第二主题的扩大。





  凯斯·杰瑞,当代最杰出的爵士钢琴家。1945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20世纪晚期爵士天才之一,他有
着精湛的演奏技巧及丰富的情感表现,而其独创性的即兴演奏更为世所惊,被誉为“当代爵士乐的莫扎特”。在凯斯
杰瑞3岁的时候,父母发现他很有音乐天赋,便开始教他弹钢琴。果然,他的弹奏技术提高很快,成了小有名气的神
童7岁便登台演奏。那时他弹的都是古典音乐。上中学后,受环境影响,杰瑞迷上了爵士乐。为此他还学了一段时间
的萨克斯和鼓,成了中学里的小爵士乐队的全能乐手。中学毕业后他拒绝了一笔到巴黎学习古典音乐的奖学金而继续
留在美国学习爵士乐,并成立了自己的三重奏乐队。这时他已专攻钢琴,而且风格上与比尔·埃文斯十分相像。乐队
一开始并不成功,他便移居纽约,希望能有机会施展他的才华。很快机会来了。纽约一个著名的爵士酒吧“前卫村”
给了他一次演出机会,那天台下正好坐着爵士史上最伟大的鼓手阿特·布雷基。布雷基看中了杰瑞的才华,请他担任
自己领衔的爵士信使乐队的钢琴手。那年杰瑞还不到20岁。一年之后杰瑞又加入了另一支有名的查尔斯·劳埃德四
重奏乐队,并随乐队多次去欧洲演出。他的才华引起了许多欧洲唱片商的注意。1970年,杰瑞受邀加入了爵士史
上最伟大的小号手迈尔斯·戴维斯的乐队,在乐队中弹电钢琴。70年代爵士乐经历了一场相当短命的革新,即电子
化。乐手们纷纷把自己的乐器连上了功率巨大的扩音设备,模仿摇滚乐演奏。后来把这一时期叫做爵士的融合时代。

  就在爵士乐手们追求这种哗众取宠的音乐效果时,一个德国人悄悄地开始进行当时相当反潮流的尝试。曼弗雷德
埃彻,这位前贝司手在德国成立了一家取名为 “现代音乐版”(Edition of Contemporary Music,简称 ECM)的唱
片公司。他试图把爵士乐与古典音乐融和起来,把爵士音乐请进以前专供古典音乐使用的音乐厅,而不是小酒吧。他
自己也不清楚其后果会是什么,所以给公司起了这么个概念模糊的名字。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做了三件事:一是把乐
器上的电插头通通拔掉,让乐器还原为自然的原音。二是对录音设备进行了革新,力图使乐器定位更准确,并把残响
时间加长,造成一种音乐厅的效果,即使这样做有时会使声音略微失真也在所不惜。第三件事是与杰瑞签订了录音合
同,并出版了一张录音室专辑《面对你》,录的是杰瑞演奏自己作品的钢琴独奏。这张专辑在欧洲获得了意外的成功
之后,杰瑞于1973年赴欧洲巡回演出,举办了18场钢琴独奏音乐会。这些音乐会无一例外都是即兴演奏。杰瑞
事先都尽量使自己忘掉音乐,脑子里没有任何动机或构架。他要和听众与他一起欣赏创造音乐的过程。这恐怕在音乐
史上是没有先例的。更为难得的是,贾勒特在这18场音乐会上的表现均十分出色,没有一场让听众失望。他卓越的
演奏技巧让欧洲听众充分领略了爵士乐即兴演奏的魅力。同年,EMC将他在不来梅和洛桑两场音乐会做成3张LP
一套的专辑出版,结果这套唱片被《时代》、《立体声评论》等4家杂志评为年度最佳唱片,并获格莱美奖提名。





  美国指挥家。1944年4月16日出生于俄亥俄州的托莱多(Toledo, Ohio)。毕业于著名的朱利亚德音乐学
院。1968年曾创立朱利亚德乐队(Juilliard Ensemble)。1980年,在欧洲先后担任贝多芬音乐厅乐团首席
指挥、波恩剧院音乐总监,斯图加特歌剧院总监,还担任过柏林爱乐乐团、莱比锡布业大厦乐团等乐团的客席指挥。
与此同时,他仍活跃于北美,担任布鲁克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还在纽约、芝加哥和波士顿等地一些重要的乐团、歌
剧院的客席指挥。1995年起担任斯图加特室内乐团首席指挥,1996年兼任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他还是美国
作曲家乐团的创建成员和指挥,自1975年以来一直与该乐团保持密切关系。此外他还担任着萨尔茨堡莫扎特学院的指
挥教授。2001年,他曾带领斯图加特室内乐团访华演出。戴维斯指挥的曲目非常宽泛,从早期古典音乐、管弦乐
歌剧音乐,一直到现代音乐,甚至流行音乐。

【接下页】
 

【续】





  1945年由卡尔·明兴格尔创建的德国乐团。乐团成立伊始,从巴赫的作品着手,摆脱当时盛行的浪漫主义诠
释方法,力求客观地再现巴赫作品的本来面貌,避免以演绎者的主观感受影响作品。二战后,古典音乐领域兴起“本
真”运动,斯图加特室内乐团正符合了古典音乐“客观化”这一潮流。同时,他们力求在古今之间、在音乐的本来面
目与现代的审美趣味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既不追求浪漫主义威严、深奥、难以接近的巴赫,也不追求复古主义者
单薄、平面、学究性的巴赫。他们着力表达一个现代、虔诚、优美而又生气勃勃的巴赫。                        

  1948年,乐团成为二战后第一个到巴黎演出的德国音乐团体,他们的演绎方式很快造成轰动,由此确立了世
界一流室内乐团的声誉。此后,他们扩展曲目,将维也纳乐派以及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些作曲家纳入视野。同时,乐团
频繁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参加萨尔茨堡、爱丁堡、布拉格之春、科尔马等大型音乐节。他们对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演
绎,确立了乐团的基调,即“标准”古典音乐的现代注释者。                                                

  1988年明辛格尔退休之后,平诺克、布鲁根、诺伊曼、里林等指挥家曾担任过客座指挥,齐默尔曼、斯塔克 
戴维斯、席夫等艺术家都曾与之合作。1995年,丹尼斯·戴维斯担任首席指挥。在他的带领下,乐团推出了“海
顿十年”计划,准备演出海顿全部的108首交响曲;另一方面,开始探索布里顿、肖斯塔科维奇、坎切利、菲利浦
格拉斯等20世纪作曲家的作品,并在北美首演了几位当代作曲家90年代的新作,使乐团的曲目从维瓦尔迪跨越到
20世纪90年代。2001年,乐团曾来华演出。                                                        

  乐团在明兴格尔时期录制的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和《管弦乐组曲》被评论界称为这两部作品的“基准”录音
《马太受难曲》获得了唱片大奖,莫扎特的晚期交响曲也获得过好评。近年来与EMC唱片公司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录制坎切利、肖斯塔科维奇、施尼特克等人的作品。                                                        



  1969年由德国的曼弗雷德·艾歇尔(Manfred Eicher)创建的唱片公司。艾歇尔是一位喜爱古典音乐的爵士
乐贝司手,20世纪70年代,爵士乐经历了一场短命的电子化革新,乐手们纷纷把乐器连上功率巨大的扩音设备,
并模仿摇滚乐的演奏方式,后人称之为爵士的融合(Fusion)时代。就在爵士乐手们追求这种哗众取宠的效果时,艾
歇尔开始进行相当反潮流的尝试,他将爵士乐与古典音乐融和起来,把爵士音乐从小酒吧请进以前专供古典音乐使用
的音乐厅,并成立了一家唱片公司,取名为 Edition of Contemporary Music ,即“现代版音乐”,简称 EMC。
他把乐器上的电插头通通拔掉,让乐器还原为自然的原音,同时改进录音设备,力图使乐器定位更准确,延长残响时
间,造成音乐厅的效果。他与杰瑞签订了录音合同,并出版了一张钢琴独奏的录音室专辑《面对你》(Facing You),
这张专辑在欧洲获得了意外的成功。                                                                      

  EMC的产量不大,每年出品20多张唱片,但制作比较严谨,在艺术家的选择、作品演绎及CD封面设计诸方
面,都体现出前卫的风格,与传统精神不同。在古典音乐方面,他们选择了古典作曲家的现代诠释。因此,坚持传统
的爱乐者对此并不赞同,他们被视为是中产阶级的品味。也有人评价说:EMC的唱片,垃圾和经典一样多。      


 

====================================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23 in A Major K.488

01. I. Allegro...............................................................................【12’14】
02. II. Adagio...............................................................................【06’36】
03. III. Allegro assai.......................................................................【09’22】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27 in B-flat Major K.595

04. I. Allegro...............................................................................【14’27】
05. II. Larghetto............................................................................【06’38】
06. III. Allegro.............................................................................【09’42】



01. Masonic Funeral Music K.477..............................................................【05’45】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21 in C Major K.467

02. I. Allegro maestoso......................................................................【16’11】
03. II. Andante..............................................................................【06’56】
04. III. Allegro vivace assai................................................................【08’24】

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 K.550

05. I. Molto allegro.........................................................................【08’11】
06. II. Andante..............................................................................【12’12】
07. III. Menuetto (Allegretto) - Trio........................................................【04’52】
08. IV. Allegro Assai........................................................................【09’19】



==================================



文件01      文件02        文件03        文件04        文件05        文件06        文件07      文件08

文件09      文件10        文件11        文件12        文件13        文件14        文件15      文件16

文件17      文件18        文件19        文件20        文件21        文件22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 试听曲目:05. I. Molto allegro(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 K.550)★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回复:

 

回复:

感謝P版 送來的 莫札特鋼琴曲
 

回复:

一进入页面,耳际就响起流畅而优美的旋律。孤舟斑的帖庄重而大方
 

回复:

謝謝P版辛苦上傳
 

回复:

 

回复:

谢谢分享
 

回复:

感谢班主,总是带给我们一份意外的惊喜。
 

回复:

感谢P版带来的经典
 
1  /  9  页   12345678»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