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风凛凛的始皇帝,是“驾四”,还是“驾六”?2002年10月,“天子驾六”在洛阳周王陵遗址的出土,终于解开了缠绕中国人心结的这一千古公案……
普京访嵩山少林,把座驾从俄罗斯空运到郑州;布什游世界各地,总将“空军一号”坐乘。古今中外,在衣食住行中,“行”——坐什么的问题,总是身份与地位的至高象征。作为乘舆制度,什么官员配什么车,一直是不可僭越的政治礼制;作为学术焦点,天子“驾六”还是“驾四”,在中国纷争了2000年。
千古之谜一朝解“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秦始皇巡狩天下,看得刘邦眼馋,项羽咆哮——“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彼可取而代也!”
威风凛凛的始皇帝,是“驾四”,还是“驾六”?
1980年,在秦始皇陵局部试掘时,发现的两辆大型铜车马皆为“四马驾一车”——这“驾四”的铜车马,似乎佐证了《后汉书》的“今帝者驾六,此自汉制,与古异耳”。
许慎的“(夏商周)天子驾六,诸侯及卿驾四,大夫驾三,士驾二,庶人驾一”,《史记》的秦始皇“制乘六马”,难道都是臆测?
“天子驾六”在洛阳周王陵遗址的出土,终于解开了缠绕中国人心结的这一千古公案。
“天子之乘”萧萧来2000年,洛阳市正计划在市中心建设一个集行政、商业、金融等各项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广场——“河洛文化广场”,考古工作者却在这儿发现了古文献中记载的夏商周时期重要遗存——六马一车的“天子之乘”,这一轰动全国的惊人发现立即引起了洛阳市民和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而今的“天子驾六”,是2002年10月14日被发现并得到确认的。
发掘是自北而南进行的。因为事前的钻探中只能探得马骨,所以后来的发掘没有按车马坑来进行发掘——思想上是在找马,而不是车子——再加上市里希望马上结束考古工作,为河洛文化广场建设扫清前进的道路,且20多位云集于此的、直接拿着手铲做清理工作的技工大都没有做过车马坑的发掘,“天子驾六”的半拉车轮被削掉了。
这是“天子驾六”2000多年来第一次遭受的破坏,幸运的是“驾六”最终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这儿的“驾四”、“驾二”就没那么幸运——东周时期的两个约15平方米的墓室自上而下穿破过它们(这儿的车马坑时常被打破,但还没有发现墓葬相互打破的,这从侧面说明当时这儿是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的),现代化的污水管道横冲直撞打垮过它们。5条污水管道呈“之”字形,在马与车之间左盘右旋,“冲荡”着天子的车马队。
这样的阵势,让考古工作者很难把握车马坑的大小及其遭受破坏的情况,他们就在这自来水的流动声中、在雨水随时会来的恐惧当中,耐着性子把车马从土里剥离出来——一个人清出一辆车子需要15~20天——清出“天子驾六”车马坑,用时8个月!

怕下雨,怕下雪——中房洛阳公司无偿投资10多万元,为车马坑搭起了棚子,考古工作者为车马烧起了土煤炉,条件在一天天地变化着——尽管棚外狂风暴雪,但“天子之乘”还是萧萧驶离埋葬它2000多年的黄土。
现在看到的“天子驾六”车马坑南北长42.6米、东西宽7.4米,葬车26辆、马68匹、犬7只、人1位,车子呈纵向东西两列摆放,头南尾北,其中驾马6匹者1辆、驾马4匹者8辆、驾马两匹者15辆。西列车队从北往南数第2辆车子的车辕两侧共置6马——东侧3匹侧卧向东,西侧3匹侧卧向西,排列整齐有序,清晰地表示着这6匹马和这辆车组成6马驾1车的关系。

“天子驾六”车马坑阵容显赫、规模宏大,考古专家认为该车马坑不仅为目前全国仅见的两座东周时期的大型车马坑之一,更重要的是,它的发现解决了自汉代以来夏商周三代“天子驾六马”与“天子驾四马”的争论(至少在东周时期“天子驾六马”是存在的),让我们找到了东周王陵的遗址——在“天子驾六”车马坑周边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考古工作者共发现或钻探到东周时期的陪葬车马坑或马坑30多处、墓葬700多座——而确认这些墓葬是周王室家族墓葬的关键,就是“天子驾六”的发现。考古探索证实,在该处700多座墓葬中,“甲”字形大墓只有4座,而处在东北角一个车马坑,其规模和现在被发掘出来的“天子驾六”车马坑规模相当,而它有没有“天子驾六”尚需考古发掘予以证实。
发现之路多坎坷1928年,传教士怀履光及美国人华尔纳在中国的市场上发现了一些宝物,他们循着宝物“流动”的方向“逆流”寻源,找到了洛阳郊外默默无闻的一个叫金村的小村庄——数以千计的精品杰作和稀世珍宝从这儿“走向世界”,成为各大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的珍藏。据不完全统计,金村大墓被盗文物流散在10多个国家的数十个城市,仅日本人梅原末治搜集资料编成的《洛阳金村古墓聚英》一书,就收入文物238件。穷五年时间盗掘8座“甲”字形大墓,其“精耕细作”也是可想而知的。
《后汉书》、《水经注》皆言周景王、周威烈王等葬于今天的金村一带。1962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金村探出一座墓室长19米、宽14米、深12米,墓道长60米的“甲”字形大墓,大墓周边另有20多座大小墓葬,还有陪葬的车马坑等。从点滴的资料与出土器物,结合考古工作者发现的商周时期的王陵资料及1962年探出的金村大墓考古事实,时至今天,金村古墓乃东周王陵已经没有什么争议。
但无可奈何的是,东周的8位天子墓已经在“万恶的旧社会”彻底“流失”——陪葬车马坑,对盗墓者是百无一用的。如果不是盗掘而是科学发掘,“天子驾六”还是“天子驾四”的千古之谜,也许在1928年就能破解了。
“天子之乘”来得实在突兀,考古工作者毫无心理准备,它就呼啸而来了。等发现埋于土下2000多年的它竟是车马时,它的两个轮子已被削去一半,车厢也被削去半拉。2000多年的时间,木头再也不是木头,已经变成了土——木头一点点腐朽,细土一点点入侵,木质腐蚀完了,细土也完全进入了,如此完成了木头与泥土的置换,车子再也不是木头的,而是泥土的了,只是“土车”的土与它周边的土相比,稍微细一点、多少软一点。
清理车马坑代表着中国考古技术的最高水平,只能凭经验发现车子的存在、靠技术一点一滴地把“土车”从土里剥离出来。

幸运的是,当技工发现车厢底部的残存红漆皮时,意识到这是车子,因而侧卧车前的六匹马没有受到损坏,而损坏的车子也还能看清是车子的模样。更重要的是,“天子之乘”的“舍身”而出,让考古工作者更早地认识到——这儿是周王陵遗址——原来周天子们的墓地竟然藏在洛阳的闹市之中!
对周王城、周王陵遗址的寻找,其实从解放初期就开始了。
当时,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以生产“东方红”拖拉机而驰名)曾选址西工(西工区,也就是现在的周王城与周王陵遗址所在的区域),但在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郑振铎的坚决反对下,后来移址涧西。1954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阎文儒先生在今日洛阳王城公园内发现了周王城遗址,但周王陵遗址却一直没能找到。
这个“东方红”为“天子驾六”让路的巧合也让我们对郑振铎先生和考古前辈们肃然起敬。虽然未建拖拉机厂,但今天这儿还是高楼林立,成为洛阳的行政中心。
平王墓还是其他?2000年,洛阳市考古工作者在配合洛阳市二十七中基建项目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座墓室呈“亞”字形、有4条墓道的大墓及一座墓室为方形、有2条墓道的“中”字形大墓。另外,在“亞”字形墓的东北角还发现并列陪葬的车坑、马坑,它们相隔仅1米。
据安阳殷墟的经验,“亞”字形、“中”字形大墓必为天子之墓,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出土墓只是个“甲”字形墓室,而出土1928件随葬品的妇好墓只是个竖井,没有墓道。
“亞”字形、“中”字形大墓在洛阳考古史上前所未见,到目前也没有发现新的“亞”字形、“中”字形大墓。从形制上说,“甲”字形墓比“亞”字形墓低两个档次、比“中”字形墓低一个档次。
但在挖土机轰隆而下,掘出的是7层高楼需要的基础,“亞”字形大墓在人类历史上消失了。这种毁灭,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盗墓破坏都要彻底,是文化和遗产的双重不幸。
2002年,当“天子驾六”隆隆驶来的时候,我们回望这座“亞”字形大墓,简直满眼血泪。“到目前为止,洛阳发现‘甲’字形墓10多座,至于‘甲’字形墓是天子墓还是贵族墓,尚需综合研究,但‘亞’字形、‘中’字形墓只看形制就可断定为天子墓。” 考古发掘负责人、洛阳市文物工作一队原队长叶万松说。“亞”字形墓被断定为春秋早期的墓葬,也是目前洛阳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墓葬。
有学者提出,它是周平王的陵墓。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开始了洛阳作为中国之都的历史(周公营造的洛邑,只是陪都;洛阳为商之首都,难成定论;洛阳为夏之首都,遥远得难以说清道明)。“现在说是周平王的陵墓,为时尚早。但随着对周王陵遗址的全面了解,依据昭穆制度等进行综合研究,是可以确定各个王陵的身份的。”叶万松说,“周王陵遗址是值得期待的。”希望谜底能早日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