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日报》报道张铁生“白卷事件”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小憩 · Life音乐水吧历史文化 《辽宁日报》报道张铁生“白卷事件”

1  /  1  页   1 跳转 查看:1095

《辽宁日报》报道张铁生“白卷事件”

《辽宁日报》报道张铁生“白卷事件”


    1973年辽宁考生张铁生(前左)在大学招生文化考试中交了白卷

1973年7月19日
《辽宁日报》报道张铁生“白卷事件”
  1973年辽宁考生张铁生在大学招生文化考试中交了白卷,却在试卷背后写了一封为自己成绩低劣辩护的信。此人竟被江青等人称作“反对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回潮”的“反潮流英雄”

    1973年7月19日,《辽宁日报》头版头条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下乡知识青年、生产队长张铁生的一封信,张的信写在辽宁省大学入学考试的物理化学试卷背后。

    信中说:“本人自1968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入考学生之中,能对我这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张铁生的语文是38分,数学得61分,物理化学得6分,都未交白卷。

    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毛远新得知这一情况后,将原信作了删改,指令《辽宁日报》发表,并在编者按中说:张铁生对“物理化学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8月10日《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信,其后,《红旗》杂志等也纷纷转载,发表评论,说搞文化考试是“旧高考制度的复辟”,“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反扑”。张春桥说这是“反攻倒算”,江青称赞张铁生“真了不起,是个英雄,他敢反潮流”。张铁生被破格录取上学,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成为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马前卒。
 

回复:

时代的产物 
 

回复:

从“白卷英雄”到千万富翁

  1973年,正在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插队的张铁生被推荐参加大学考试。6月30日,在理化考试时他仅做了三道小题,其余一片空白,却在试卷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张铁生诉说了自己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前途发生矛盾时的心理冲突,发泄他因不忍心放弃集体生产去复习功课,而导致文化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不满情绪。
  同年7月19日,《辽宁日报》刊登了张铁生的信。随后,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从此,张铁生成了绑在“四人帮”战车上的一名打手……

  “四人帮”被粉碎后,张铁生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1991年10月16日,41岁的张铁生刑满获释。同年12月22日,他和沈阳农业大学讲师董礼平女士结婚。

  婚后,张铁生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出狱后的他有一种自卑感,不愿意让人们知道他是谁,更不愿意见熟人。

  妻子董礼平是一位善解人意的人,她一方面安慰丈夫,一方面暗中帮丈夫找工作。当时,董礼平有一位学生名叫金卫东,在北京康地饲料公司担任东北地区经理。在金卫东的安排下,张铁生当上了饲料销售员。

  在一年工作中,张铁生积累了不少经验。1993年4月,张铁生邀请金卫东和他一起创办自己的饲料公司。刚好金卫东正有此意。很快,由金卫东、张铁生、汪洋和丁云峰四人控股的天地饲料公司成立了。

  开始,公司的总经理由金卫东担任,张铁生负责市场销售。然而,张铁生不甘心只做一名推销员,他想自己既然在做饲料生意,就必须懂得饲料的配方。所有的配方都是用电脑操作完成的,张铁生省吃俭用,花了2800元钱,买了一台最老式的小电脑。半年后,张铁生不仅弄懂了电脑的系统操作而且对饲料的配方也精通了。从此,他觉得自己真正迈进了一个“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

  1993年底,金卫东和丁云峰为了谋求更高的发展机会,先后退出天地饲料公司,留下张铁生和汪洋继续打拼。

  1994年7月的一天,几个农民来工厂闹事。原来是那些农民家里饲养的小雏鸡因为吃了天地牌饲料,不但没有长大,反而一只只地瘫了。经过检验,张铁生发现他们的饲料氟含量超标。最后张铁生主动承担了全部损失,一次性赔给遭受损失的所有农民共6万多元现金。

  为了稳住市场,张铁生立即停止饲料的生产,将自己关在家,配制出新的饲料配方。天地牌饲料终于在沈阳站稳了脚跟。到1995年,天地饲料已经占据了沈阳绝大部分饲料市场。

  1995年6月18日,张铁生先前的合伙人金卫东等人在沈阳正式注册成立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时,张铁生非常清楚,要想把天地公司的事业做大,还需要更多的人才和新鲜的血液。于是,1998年初,天地饲料公司正式并入禾丰公司,张铁生以参股的形式,进入禾丰公司的管理层。

  如今,昔日的“白卷英雄”张铁生已成为千万富翁。谈起自己的经历,张铁生感慨地说:“不管你过去多么辉煌,也不管你过去多么落魄,人,归根结底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靠诚信来发展人生,靠知识来改变命运。”

  摘自《北方法制报》
 

回复:

当年张铁生考卷后面那封信和按语:

张铁生的试卷

尊敬的领导:书面考试的进行就这么过去了,对此,我有点感受,愿意向领导上谈一谈。
  本人自1968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质工作。每天近18小时的繁重劳动和工作,不允许我搞业务复习。我的时间只在27号接到通知后,在考试期间,忙碌地翻读了一遍数学教材,对于几何题和今天此卷上的理化题眼瞪着,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不愿没有书本根据的胡答一气,免得领导判卷费时间。所以自己愿意遵守纪律,坚持始终,所以愿意老老实实地退场。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法外的浪荡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而有着极大的烦感,考试被他们这群大学迷给垄断了。[他们的自由生活和为个人的努力,等于了我的为人民热忱忘我的劳苦工作和诚恳的心。人们把我送到这里来,谈些什么呢?总觉得实在委曲。]在这夏锄生产的当务之急,我不忍心放弃生产而不顾为着自己专到小屋子里面去,那是过于利己了吧。如果那样将受到自己为贫下中农事业的事业心和自己自我革命的良心的谴责,有一点我可以自我安慰,我没有为此而耽误集体的工作,我在队里是负全面、完全责任的。喜降春雨,人们实在的忙,在这个人与任何利益直截矛盾的情况下,这是一场斗争(可以说)我所苦闷的地方就在这里,几个小时的书面考试,可能将把我的入学资格取消,我也不再谈什么,总觉得实在的有说不出的感觉,我自幼的理想将全然被自己的工作所排斥了,代替了,这是我唯一强调的理由。

  我是抱着新的招生制度和条件来参加学习班的。至于我的基础知识,考场就是我的母校,这里的老师们会知道的,记得还总算可以。今天的物理化学考题,虽然很浅,但我印象很浅,有2天的复习时间,我是能有保证把它答满分的。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会关系等都清白[如洗,自我表现胜似黄牛],对于这这个城市长大的孩子,几年来真是锻炼极大,尤其是思想感情上和世界观的改造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飞跃。在这里我没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算不得什么基础知识和能力),我感觉的并非可耻,可以勉强的应负一下嘛,翻书也能得它几十分嘛!?(没有意思)但那样作,我心是不太愉快的。我所感到荣幸的只是能在新教育制度之下,在贫下中农和领导干部们的满意地推签之下,参加了这次学习班。

  [我所理想和要求的,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入考学生之中,能对我这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白塔公社考生张铁生。]

  录入者附注:此信是1973年辽宁知青张铁生在参加高校入学文化考试时写在理化试卷背后的一封信。信中方括号内的文字,是当年发表时被删节的内容。文中有些错别字是写信者(不是录入者)的笔误,录入者未加修改。

  另外:张铁生在写此信之前,已经参加了语文、数学考试。考试均为开卷,允许翻书。张铁生此次考试的成绩是:语文:38分,数学:61分,理化:6分。语文考试的作文题是“学习《为人民服务》的体会”。
 
1  /  1  页   1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