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历史的记忆
作者:心愿如歌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领风骚数十年的无数英雄人物或以他们改朝换代的历史功绩,或以他们保家卫国的感人事迹,或以他们在文学、书法、绘画、医学、生产、建筑等各个领域的杰出贡献而如恒星般被载入了中国的史册,成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点睛之笔。我们之所以要记住他们,是因为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我们不仅是站在了洒满他们热血与汗水的土地上,也是站在了他们为我们构筑的精神的金字塔上,正是由于他们的勤勉奉献,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才焕发出无穷的魅力,而我们脚下的这一片古老的土地才不断孕育生发出新的生机。
在历史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个人物,他来自于最普通的人民大众,却秉承了中国旧知识分子的家教和性情。博览群书却又专工一事,倾毕生精力研究中国的简化汉字,为中国的文字改革,为实现“文字服务人民,国人学而用之以富民强国”的美好愿望呕心沥血,笔耕一生。他就是中国的文字学家、简化汉字改革专家陈光尧先生。
他象中国历史上那些饱含一腔爱国情怀的文人一样,希望用自己的笔,耕耘出一片沃土,种植出一片锦锈以造福国家、服务人民,尤其是看到旧中国被列强欺侮,更是义愤填膺,他要简化汉字,使普通百姓能够和士大夫们一样,从掌握文字入手,提高国民素质,参与国家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使中国强盛起来,不再受西方列强的瓜分。他的这种文化救国的思路和鲁迅先生不谋而合,因此让语言犀利如刀的鲁迅先生对他恭敬感佩。而他的一腔爱国宏愿,也得到了冯玉祥将军的认可和支持。
尽管他忍辱负重,不辞辛劳地著书立说,但旧中国并没有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一代国家领导人以高瞻远瞩的目光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接受了他的文字改革的倡议,并组成专门机构开展简化汉字工作,使简化汉字在新中国得到了颁布实施。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得到了普遍受教育的机会,也能轻松地掌握语言文字,学到服务社会的本领。
历史的记忆中珍藏了这样的一段故事。1951年7月的一天上午,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陈光尧先生。毛主席对他说:“我能创建一个国家,但是先生你的文字却能统治一个国家。”他回答说:“毛先生的书法写得很好,‘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错落有致,表现出了毛先生的书法功力,尤其是‘人民’两个字,写得很小,在毛先生的书法当中,也蕴藏着对人民的理解,那就是无论多小的‘人民’,你都要去为他服务,但在毛先生的心中,‘人民’又绝对是最伟大的‘人民’,所以在‘人民日报’几个字中又将‘人民’两字书写得豁然之大。” 关于‘人民’的话题,使两个人谈论得非常投机,原计划一刻钟的谈话时间又被顺延了一刻钟。毛主席爽朗地笑着,他们从瀛台走向了怀仁堂,又从怀仁堂走向了丰泽园,在笑声中,他们结束了愉快的交谈。这个故事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陈光尧先生:作为来自人民中的一员,他对主席是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的,他感激主席的慧眼识珠,使他的简化汉字、造福人类的梦想得以实现,而未留下象屈原那样的汩罗江畔的仰天长叹。
今天,当我们读书写字,或坐在电脑前用键盘敲出一个个方方正正的中国汉字时,我们会铭记这样一个人的名字――陈光尧先生。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和同仁人一起,完成了自仓颉造字、秦始皇统一文字以来的第一次文字方面的改革,而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