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濒临失传的上海小吃[图]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小憩 · Life音乐水吧美食厨房 寻觅濒临失传的上海小吃[图]

1  /  2  页   12 跳转 查看:3101

寻觅濒临失传的上海小吃[图]

寻觅濒临失传的上海小吃[图]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金花菜,马兰头”……这些回荡在老上海弄堂的吆喝声已几乎销声匿迹,一起消失的,还有老虎脚爪、梅花糕、香脆饼、桂花糖粥等老上海的传统小吃。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街头的“土家烧饼”突然一夜成了流行“尤物”,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小吃,买来吃过了,总还觉得缺些什么。

    仔细想想,缺得大概是情感。

    于是,最近上海一些百年老店发起了“拯救”传统失传小吃活动,试图让上海人再次找回心底的那份温暖记忆。

    “老虎脚爪”

    年轻一代的上海人,对“老虎脚爪”几乎闻所未闻。它是老上海一道很寻常的点心,主要用料是面粉,捏成有点像老虎脚爪的形状,然后放在特别的器具里烘烤而成。虽然用料、做法都很普通,但其色泽金黄,香脆酥松,价廉味美,老上海人对它可是情有独钟。

    新春刚过,上海人惊喜地发现,南京西路王家沙里又有了“老虎脚爪”的身影,1元一只。该店和沪上其他老字号餐饮品牌一同发起了拯救濒临失传的上海小吃的活动,特地派出多路人马,在本市和苏州、杭州等周边地区遍寻那些点心“老法师”。

    74岁高龄的丁师傅,16岁开始做学徒,在虹口区的饮食业做了几十年的“老虎脚爪”,这次他毛遂自荐,烘烤的炉子也由他亲自设计。只见他从和好的面团上揪下一小团,揉搓成圆状,压扁,用虎口帮面团“束”一下身,揪下顶端多余的面团,然后用刀在扁圆的面团上分切三刀,行话叫“开花”,面团就瞬间绽放成“爪子”的模样。稍稍整型,放到烤炉中烘烤十几分钟,就可以香喷喷地出锅了。老虎脚爪烤得焦香四溢,金黄地泛着油光,远远地飘到排着队的食客鼻子里……

    丁师傅做出来的“老虎脚爪”个个大小均匀,据说他一天的业绩最多做500只,上午300只,下午200只,多了不做,排不到的食客只好明天再来。

    梅花糕

    梅花糕应该算是个美名美形美味的食品了。其实立体地看,叫它喇叭花糕更加真实,但这样也许就少了雅趣。

    排队的人一律踮着脚,拥在炉子前,眼睛不眨地盯着点心师傅的手和烤炉每时的变化。烤梅花糕的炉子有点类似六角形蜂窝,每炉能烤19个。只见师傅将尖嘴壶里的湿面糊倒进擦过油的铁炉子,铁炉子里面是一朵朵“铁梅花”,然后双手握炉把转动炉子,让湿粉均匀地“挂”到梅花模子壁上,借着余温,湿粉便凝结起来,壳做好了,就可以上馅料了。师傅很快地点上一团团的豆沙馅儿,再在上面覆盖一层湿面,把“铁梅花”整个填满,最后的工序就是在上面撒上各种各样的辅料,红枣、瓜子仁、花生米、核桃仁、葡萄干、蜜枣,还有小圆子,最后点缀上红绿丝,盖上烤炉盖子,七八分钟后就可以启锅了。

    冒着热气的朵朵“梅花”被装在杯子里送到食客的面前,吃梅花糕是要不急不躁的,否则会烫痛嘴。先吃最上层,那里有熔化后白砂糖的焦香,有绿丝红丝的点缀,有糯糯麦粉在熟透与未熟之间的模棱两可,最迷惑人的是吃到那有点韧的外壳围裹中的赤豆沙,柔和的细沙流过喉头,甜甜浓浓。柔韧焦香的外壳始终朴素地陪伴着,直到最后一口吞咽后的回味,方才感受到它的醇香和大气。

    两面黄

    “两面黄”又是一种什么点心?不少年轻人把它错认为是两面煎黄的饼类点心。其实它是把条状的面条炸制后的一种小吃。南京东路沈大成现在供应传统的两面黄,口味有两种,虾仁浇头和肉丝浇头。

    其实最传统的两面黄,应该是两面金黄,中间松软,不过很多人误把当中没有炸到的部分当作加工不当,还特地找来厨师论理。慢慢的,两面黄“应需而变”,整条炸成了香脆的口感。如果浇上浓香肉丝和虾仁的浇头,浇头的热气可以使部分两面黄“软塌”下来,吃起来有脆有酥,口感很丰富。“肉丝两面黄”还曾获得上海饮食协会的“上海特色面”称号,如果要吃最传统的两面黄,需要跟师傅特别说明一下。

    油墩子

    油墩子,最早可追溯到潮州一种叫做“猪脚圈”的小食。师傅用勺子舀一勺稀薄的面糊,浇进圆槽形的铁容器里,放上萝卜丝,最后用箸挟上一条溪虾,再浇上一层面糊,放进油锅里炸,出锅的油墩子搁在油锅上端的铁丝网里“嘀溜溜”地沥着残油,香味早已让百米之内的人折服。

    演变后的油墩子省去了虾的原料,馅料就是清香的萝卜丝,六毛钱一个,诱人酥香还是让人留恋忘返。

    蟹粉汤团

    王家沙的蟹粉汤团赫赫有名,诀窍就是馅心中的蟹粉由鲜活的洪泽湖蟹当场拆出,鲜美的活蟹和店家特别配方的肉馅相融合,做出的汤团馅满汁浓,皮薄柔软,醇鲜甘肥。

    做汤团的现场既是售卖台也是表演台,师傅用手指在糯米团上旋出一个小洞,并在堆成山一样的馅料上挑出一小块放进去,然后将小洞的边缘捏牢、抹平“尾巴”,再往手心里一滚,一个白白嫩嫩的小汤团就诞生出生了。

    枣泥酥饼

    这是道用油酥面作皮,黑枣泥为馅,经油炸成熟的面食。色泽金黄,小巧玲珑,酥饼一层层的酥皮如花瓣绽放,下层则是香香的芝麻,咬一口,味觉层次很是丰富。扬帮、广帮做法的酥饼为烘烤所致,而上海滩上更多的做法是放在油里炸出来,酥皮更松,口感绵滑,入口即化,尤其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嘴巴省力了,就有功夫“咯咯”地笑。
 

回复:寻觅濒临失传的上海小吃[图]


城隍庙不是在搞那个“江南美食节”嘛,那里就有这些DD,包括那个“老虎脚爪”,有空可以去看看的,但要有心理准备——人忒多!!!
 

回复:

还是排队买吧!
 

回复:

有好几个没吃过啊
 

回复:

梅花糕 还可以点外,说真的其它几个偶都不怎么喜欢。
 

回复:寻觅濒临失传的上海小吃[图]

看着很馋人哦   






 

回复:寻觅濒临失传的上海小吃[图]

好怀念童年时吃路边的油炸臭豆腐和油墩子的情形~

现在不敢再吃这些了~~现在的人和当时的人的内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回复:寻觅濒临失传的上海小吃[图]

我怎么看 没有一样是上海小吃呀  没失传呀 本来就是外地产品
 

回复:寻觅濒临失传的上海小吃[图]

上图上图
 

回复:寻觅濒临失传的上海小吃[图]

记得南京西路上的王家沙卖老虎脚爪的时候,每个人买还限制数量,排队排很长时间。我就因为好奇,没吃过也跟着一帮子阿姨排队,后悔死了,都不好吃,干巴巴的。
 
1  /  2  页   12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