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汤食材属性大搜集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9  /  25  页   «56789101112» 跳转 查看:11199

煲汤食材属性大搜集

回复:

杨梅

性味:酸甘、温、无毒。
归经:止渴生津,健胃消食,除烦祛痰,止呕哕,止泄泻,涤肠胃,解酒。
主治:果实治心胃气痛,痢疾,吐泻;树皮能止血治痢,外用治刀伤出血,跌打伤,筋骨痛。
说明:杨梅多食令人发热,长疮,生痰,伤筋,损齿。
验方参考:
1、杨梅用陈酒浸(酒越陈越好),每日食一两枚,一日两次,治痢疾。
2、杨梅用高粱酒浸,每次食一两枚,一日两次,治腹泻,痧气腹痛。

杨梅树皮
1、杨梅树皮6克,水煎服,治腹泻及牙床溃疡。
2、杨梅树皮研末,每次3克,开水冲服,治急性胃肠炎;若每服10克,早晚各一次,用开水或烧酒送服,治腰骨挫伤疼痛。
3、杨梅树皮15克至30克,水煎服,治瘰疬。
 

回复:

杨桃(阳桃)

性味:酸甘涩、平、无毒。
归经:入肝、脾。
功效:杨桃果止渴生津,下气和中,开胃消食,叶捣烂外敷有消肿止痛之效。
主治:咽痛口干,小便不利,痔疮出血。
说明:杨桃味酸甜,皮肉脆软,表面色青和青黄,可生吃或作蜜饯食用,因果实呈五角形,故称五敛子、五棱子。
验方参考:
1、杨桃生食,一日两三次,每次一两个,治咽喉痛。
2、鲜杨桃,切碎捣烂,用凉开水冲服,治小便热涩,痔疮出血。
3、杨桃5个(切碎),和适量蜂蜜煎汤服用,可治石淋,砂淋。
4、杨桃5个,捣烂绞汁,用温开水冲服,治脾脏肿大。
5、杨桃速溶饮:杨桃1000克,捣烂绞汁,小火煎至膏状,停火冷却后拌入白糖粉500克,装瓶备用,每服10克,用开水冲服,每日三次,可治疟疾,脾脏肿大。

杨桃根
1、杨桃根加红枣、猪瘦肉同煮食,治白带。
2、杨桃根50克,豆腐120克,同炖服,每日一次,治慢性头痛。

杨桃叶
鲜杨桃叶,捣烂敷患处,治跌打肿痛,痈疽肿毒,能止血止痛,却热拔毒。
 

回复:

椰子

性味:甘、温、气香、无毒。
归经:入肺。
功效:椰子果肉补虚强壮,果汁清暑解渴,消肿止血,并能驱虫;椰子皮止鼻血。
主治:鼻出血,驱姜片虫、绦虫。
验方参考:
1、每次取椰子半至一个,先饮椰汁,后吃椰肉,每日早晨空腹一次食完,三小时方可进食,驱姜片虫、绦虫的效果与槟榔相似,且无副作用。
2、鲜椰子汁适量饮服,治充血性心力衰竭,周围水肿。
3、椰子粥:椰子肉(切碎)、糯米、鸡肉各适量,同煮粥,用油盐调味食用,适用于脾虚倦怠,食欲不振,手足无力,体弱头昏等症。
 

回复:

樱桃

性味:酸甘、温涩、无毒。
归经:入肝、胃、肾。
功效:止渴生津,调中益颜,养脾开胃,止泄精、泻痢。
说明:樱桃多食令人恶心呕吐,发虚热,托痈疮,伤筋骨,败血气。
验方参考:
1、樱桃汁一杯,炖热服,可透发麻疹,外搽可治烧伤,汗斑。

樱桃核
1、樱桃核,磨醋涂患处,治甲状腺肿大。
2、樱桃核60克,用陈醋炒干研末,每次15克,开水送服,治疝气疼痛。
3、樱桃核10克,水煎,加少许糖服食,可透发麻疹。
 

回复:



性味:酸甘、寒、无毒。
归经:入胃、肺。
功效:健胃消食,行气解酒。
主治:饮食减少,胃肠气胀,妊娠妇女口淡,酒毒。
验方参考:
1、柚肉四瓣,北芪10克,煮猪肉,治肺燥咳嗽。
2、柚肉、白菜干、北芪、猪瘦肉适量,同煮汤服食,亦治肺燥咳嗽。秋冬两季气候干燥,常饮食之可润肺止咳。
3、蜜饯柚肉,鲜柚肉500克,去核切块,白酒适量,同放于瓷罐中密封浸泡一夜,倒入铝锅中煎至水干时,加入蜂蜜250克,拌匀即可食用,每次3克,每日三次,有燥湿化痰作用。适用于痰湿咳嗽,食欲不振等症。
4、柚肉常食之,对心血管及肥胖病患者有益;新鲜柚子果汁还有降血糖作用。

柚核
柚核二十多粒,加冰糖水煎服,一日三次,治久咳。

柚皮
味苦辛性温。散寒理气,消食宽中,燥湿化痰。适用于喉痒痰多,风寒咳嗽,咯吐白痰,肠胃胀气。
1、柚皮两个,煤炭研末,饭后用米汤服,每次10克,一日三次,治黄疸;小儿每服1克,治腹胀、消化不良及胃肠胀气。
2、老柚皮10克,细茶叶6克,姜两片,水煎服,治急性肠胃炎。
3、柚皮水煎服,每日三次,治妊娠恶阻及产后腹痛。
4、柚皮,水煎外洗,治冻疮。
5、新鲜柚皮一个,于炭火上烤至黄棕色,然后用清水浸泡一天,切片加水煮至将熟时,加入小葱两棵(切碎),用油盐调味食用。有舒肝解郁,下气化痰作用。适用于因暴怒伤肝引起的肝气郁结,胸闷,胁痛,气胀,食欲不振等症。

柚花
柚花煮猪肚:沙田柚花3-5克,猪肚200克,同煮汤,用食盐调味食用。有健脾,行气、暖胃作用。适用于虚寒性胃痛,口淡,多稀涎,脾虚食欲不振,瘦弱等症。

柚叶
1、柚叶晒干或焙干,研细末,每服3至10克,一日三次,治腹泻。
2、柚叶100克,白糖30克,水煎服,每日一次,治黄疸。
3、鲜柚叶,捣烂取汁,滴入耳内,治急、慢性中耳炎。
 

回复: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
功效:补脾益阴,调和营卫,补血安中,润肺止咳,固肠止泻,和百药、降血压。
主治:过敏性紫癜,自汗,尿血,高血压。
说明:大枣被人们誉为“天然的维生素丸”或“活维生素丸”是一种滋补治病的良药,中医向来把它视为清润补品,李时珍说大枣是“脾之果”,故脾病患者最宜食之。枣既是美味食品,又是滋补佳品。枣有治病作用,亦有副作用,黑枣不宜空服食用,因黑枣含有大量果胶及鞣酸,易与胃酸凝结成粘稠的胶状块物,即粪石,而空腹时胃内酸度较高,容易出现粪石症,发生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甚至出现持续性疼痛。另外,多食枣易损齿,亦易损脾助湿热,能使人壅脾胀胃,故小儿尤不宜嚼食。更不宜空腹食用。入药以干枣为宜。
验方参考与药膳:
1、成人每次食生枣十枚,一日三次,治过敏性紫癜。
2、每日煮大枣500克,分五次食完,治小儿过敏性紫癜。
3、红枣60至120克,水煎代茶饮,治无痛尿血。
4、红枣60克(去核),鸡骨草四两,水八碗煎至两碗,温服。治黄疸,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症。
5、红枣、乌梅各十个,或加桑叶10克,浮小麦15克,水煎服,治自汗、盗汗。
6、黑枣500克,猪蹄一只,白糖250克,同煮烂分数日服完,治妇女经期鼻衄(倒经)及鼻出血。
7、大枣粥:红枣10-20枚,大米100克,同煮粥,用冰糖或白糖调味食用。有健脾胃,补气血作用。适用于病后或年老体弱、体虚,胃弱食少,大便溏稀,营养不良,气血不足;体弱赢瘦,慢性肝炎,贫血,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等症。
8、党参红枣茶:党参20克,红枣10-20枚,同煮茶饮用。有补脾和胃,益气生津作用。适用于体虚,病后饮食减少,大便溏稀,体困神疲,心悸怔忡,妇女脏躁。
9、红枣7-10枚,仙鹤草20-50克,水煎服。治盗汗。
10、旱莲草红枣汤:鲜旱莲草50克(干品30克),红枣10枚,水煎服。有滋阴补血补肝肾,止血作用。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失血性贫血等症。
11、红枣20枚,向日葵花托一个,水煎服。可治高血压,头痛。
12、花生衣红枣汁:花生米100克温水泡半小时取其红衣与干红枣50克同煎半小时,加适量红糖调味食用。一日内作三次分服。适用于产后、病后血虚,营养性贫血,恶性贫血,血小板少性紫癜,癌症经放射治疗、化疗后血象异常等症。
13、红枣黑木耳汤:红枣15枚,黑木耳15克(温水泡发),冰糖和水适量,同蒸一小时后食用,每日两次,可治贫血。
14、参枣米饭:党参10-20克,大枣20枚,同水煎半小时,去党参渣。糯米250克蒸饭,红枣铺于饭上,枣参汤加白糖50克煎为浓汁淋在饭上即可食用。有补气养胃作用。适用于体虚气弱,乏力倦怠,心悸失眠,食欲不振,肢体浮肿,大便溏薄等症。
 

回复:

枳椇(鸡爪子、万字果)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胃。
功效:止渴除烦,去膈上热,辟酒,利小便,辟虫毒。
主治:口干烦渴,反胃呕吐,酒毒,小腹拘急,小便不利。
说明:枳椇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果品,树多枝而曲,其果实亦卷曲,形如珊瑚,又象鸡爪,与金钩又相仿,故又称为鸡爪果、木珊瑚、金钩梨、碧久子。果实甘甜如蜜,是糖尿病患者的有益果品。
验方参考:
枳椇甘蔗心肺汤:枳椇子30克,甘蔗100克(切片),猪心150克,猪肺100克,同煮汤食用。有补中益气,生津润燥,补肺养血作用。适用于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小儿疳积黄瘦,秋冬肺燥咳嗽等症。
 

回复:

油菜(芸苔)

性味:辛、温、无毒。
归经:入肝、肺、脾。
功效:茎、叶:消肿解毒。种子:行滞活血。
主治:茎、叶:治痛肿丹毒,血痢,劳伤吐血。种子:治产后心、腹诸疾,恶露不下,蛔虫肠梗阻。
说明:麻疹后及疥疮、目疾患者不宜食。
验方参考:
1、用油菜煮汁食,或捣烂绞汁温服一小杯(约三十毫升),一日三次,疗程三天;并用鲜油菜叶捣烂敷患处,一日更换三次,治痈疽,丹毒,乳痈,无名肿毒等症。
2、生油菜子、炙甘草各15克,共捣为散,每次6克,用水一杯煎至五分,食前温服,治大肠风毒和下血不止。
3、油菜子研细末,调香油敷患处,或用油菜叶捣汁涂擦,治小儿丹毒。
4、油菜叶搓烂擦患处,治荨麻疹、带状疱疹。
5、油菜子炒香,加肉桂各等分,共研细末,用醋煮面粉,糊为丸如龙眼核大,每次服一二丸,一日两次,用温黄酒送服,治产后恶露不下,血气刺痛。
6、生油菜30克饮服,若加生香葱同服更佳,治小儿蛔虫肠梗阻。
7、菜油外擦可治湿疹。
 

回复:

芋头(毛芋)

性味:辛、平滑。生芋有小毒。
归经:入脾、胃。
功效:解毒消肿,益脾胃,调中气。
外用:消炎,消肿,止痛。
主治:瘰疬,淋巴结核。
外用:筋骨痛,跌打伤,扭伤,蛇虫伤,蜂螯。
禁忌:食滞胃痛和肠胃湿热患者忌食。
说明:芋头性虽平和,但芋汁粘滞,若多食则容易引起肠胃积滞,甚至胃痛,故内服治病少,一般多作外用药。若生芋头外敷或搽擦引起皮肤炎症反应者,即用生姜捣汁轻轻搽之可解;芋汁刺激皮肤而发痒者,可用热水烫或用火烘热即解。
验方参考:
1、芋头(去皮)、生姜等量,芋头捣烂如泥,生姜捣烂绞汁,拌入芋头中,再加适量面粉,搅如糊状,根据患处大小摊于布上贴患处(冬天则要加温后贴),一日更换一次(此药必须当天配制)。可治胸膜炎,腹膜炎,阑尾炎,腰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肢体节痛,肋间神经痛,跌打伤,扭伤等症。
2、生芋切片,摩擦患处,一日三次,每次擦十分钟左右,治赘疣、鸡眼。
3、生芋加食盐少许,捣烂如泥敷患处,一日更换两次,可治筋骨痛,无名肿毒,小儿头上热疖,指头疔。
4、生芋梗擦伤处或捣烂贴敷,治蛇、虫咬伤及蜂螫伤。
5、芋茎梗叶,烧炭存性研末,用麻油调敷患处,治黄水疮。
6、用生芋头3公斤,晒干研末,另用陈海蜇300克(洗去盐)及马蹄300克,两味加水煮烂去渣,配入芋头粉制成丸如绿豆大,用温开水送服,每次6克,一日三次;或用鲜芋头洗净放锅内蒸熟剥去皮,酱油调味,每日当菜吃。治瘰疬,颈淋巴结核等症。
7、芋头粥:芋头250克左右,去皮切片洗净与粳米100克同煮粥,煮熟后油盐调味食用。有散结,宽肠,下气作用。适用于大便干燥便结,妇女产后恶露排出不畅等症。
 

回复:

竹笋

性味:甘、微寒、无毒。
归经:入胃、大肠。
功效:利膈下气,健胃消食,化热,消热痰,爽胃,利水解酒,消解油腻。
主治:消渴,小便不畅,胃肠胀满,腹胀及吃油腻过多引起之饱胀,酒毒。
禁忌:竹笋会发痼疾,诸病后及产后均忌食。
验方参考:
1、鲜竹笋同鲫鱼煮汤食,治小儿麻疹、风疹或水痘初起,有速透早愈之功。
2、鲜竹笋煮粥食,治久泻、久痢、脱肛。
3、竹笋、陈蒲瓜各60克,或加冬瓜皮30克,水煎服,治肾炎、心脏病、肝脏病的浮肿腹水。
4、清炒竹笋:鲜竹笋切成薄片,放入开水中略煮片刻,捞起放入清水,浸泡。再用植物油爆炒,加适量食盐调味食用。有清热,消痰,镇静的作用。适用于小儿痰热惊痫,发热头痛,痰多脘闷,腹脘胀气,妊娠眩晕等症。
 
9  /  25  页   «56789101112»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5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