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汤食材属性大搜集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14  /  25  页   «1011121314151617» 跳转 查看:11387

煲汤食材属性大搜集

回复:

马齿苋(瓜子菜)

性味:甘酸、寒滑、无毒。
归经:入肝、大肠。
功效:泻热解毒,散血消肿,除湿止痢,利尿润肺,止渴生津。
主治:痢疾,痈疮肿毒,臁疮,消渴,小便不通,白喉,久咳,蛲虫,妇女赤白带下,子宫出血,痔疮出血,乳疮。
禁忌:1、脾虚便泄者及孕妇禁食。2、忌与鳖同食。
说明:马齿苋是一种野生植物,夏季生长于潮湿地方,可作蔬菜食用,食用时可用开水煮熟,连汤饮之。其味清甘酸,有解热消炎止渴生津解署作用,多食亦无副作用。
验方参考与食谱:
1、鲜马齿苋30克,水煎服或炖猪瘦肉食,治肺结核骨蒸潮热。
2、鲜马齿苋500克,或干品150克,洗净切碎,加红糖100克,入砂锅加水煎沸约半小时,取汁约500克,乘热温服,服完睡觉盖被出汗,每次煎一剂,一日三次,治尿频,尿疼,尿少,尿混浊。
3、鲜马齿苋煮汤或加适量白糖水煎服,治白喉及小儿腹泻。
4、鲜马齿苋大剂量煮汤服食,治传染性肝炎,黄疸,中署,黄水疮。
5、鲜马齿苋小剂量煮汤服食,可预防传染性肝炎。
6、鲜马齿苋,每次用60克至100克,一日三次,煮汤服食,治黄疸,牙龈炎红肿疼痛。
7、鲜马齿苋60克至120克,加车前草七条,水煎服,治尿血。
8、鲜马齿苋煮汤,空腹时服下,或加花椒20克煎汤熏肛门,可驱蛲虫。
9、鲜马齿苋100克,捣烂滤汁服,亦可加适量蜂蜜同服;或大剂量煮熟当菜食,治赤痢或其它痢疾。
10、鲜马齿苋100克,捣烂敷患处或捣汁饮服,治腮腺炎,尿道炎,毒蛇咬伤,阴道生疮,天泡疮,黄水疮,多年恶疮,臁疮溃烂久不收口。
11、鲜马齿苋1.5公斤,捣烂,用黄酒1公斤,浸三日,用干净白布过滤后,每日饭前饮10克,治肾结核。
12、鲜马齿苋捣烂取汁半茶杯,加白蜜30克,开水冲服,治久咳,白带;或此汁用鸡蛋清调匀炖熟,温服,治白带。
13、鲜马齿苋、白鸡冠花各30克,水煎服,一日两次,治白带。
14、马齿苋烧炭研末,外敷,治婴儿脐疮。
15、鲜马齿苋洗净,捣烂绞汁,用等量米醋混和涂患处,治手、足癣。
16、鲜马齿苋30克,白矾60克,雄黄6克共捣烂如泥,敷于睾丸下,干时则换,治阴囊湿疹,瘙痒。
17、马齿苋6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续服食。治尿道炎。
18、马齿苋绿豆汤:鲜马齿苋200克洗净,先将绿豆50-100克煮至烂熟时,再加入马齿苋同煮熟食用。有清热,解毒,止痢作用。适用于痢疾,肠炎,腹痛,脓血大便。
19、马齿苋粥:先将粳米100克,煮成稀饭,煮至快熟时,加入洗净切碎的新鲜马齿苋100克同煮熟。可加适量油盐食用。有清热,利尿,止痢作用。可治急、慢性痢疾或肠炎,腹痛等症。可作早晚餐食用。
注意:马齿苋味酸不宜久煮,煮久后马齿苋味更酸;若慢性脾虚泄泻者忌食。
 

回复:

南瓜(饭瓜、番瓜)

性味:甘、温平、无毒。
归经:入胃、大肠。
功效:除湿祛虫,退热止痢,止痛,安胎。
主治:下肢溃疡,阴囊湿疹,蛲虫,绦虫,蛔虫,骨蒸潮热,痢疾,胎动,胃痛,解鸦片毒。
说明:南瓜系日常食物,性质属于平和,外用虽可除湿,然而多食则易生湿发黄,令人气壅。
验方参考:
1、南瓜瓤捣烂敷伤口,治小面积汤火伤;如痛不止,则加梅片少许。
2、南瓜瓤捣烂敷伤口,或晒干研粉撒患处,治下肢溃疡。
3、南瓜子研末,开水调服,每次一匙,一日两次,连服五六日,可驱蛲虫。
4、南瓜子二百粒(最多可用150克),晒干生食或炒熟食,可驱绦虫,如不排虫,可连食两三口。
南瓜子50克,捣烂与白糖水同服,服后一日勿食油腻食物,可驱绦虫;早晨空腹先吃南瓜子120克,过两小时后,再用槟榔60克水煎温服下,再过一小时服芒硝15克,亦可驱绦虫。
5、生南瓜子30克,带壳一次嚼食,可驱蛔虫。
6、南瓜蒂烧炭存性,研为细末,每次10克,糯米汤送服,治妊娠胎动漏红。
7、南瓜蒂放瓦上烧炭存性研末,自怀孕两个月以后起,每月用开水送服一个,或加炒米粉同服,治习惯性流产。
8、南瓜蒂四个,水煎服,连续三四次,治呃逆。
9、南瓜蒂三至七个,水煎服,一日三次,治小儿呕吐。
10、南瓜蒂煤炭存性研末,每次两个,黄酒60克送服,早晚各一次,治乳癌。
11、南瓜蒂晒干烧炭研末,香油敷患处,治乳头破裂溃烂及乳癌、阴囊湿疹。
12、南瓜花煮猪肝120克,内服,治夜盲。
13、南瓜蔸藤一把,用水煎浓汁一大碗,于胃痛剧烈时顿服,治胃痛。
14、南瓜藤须一把,加食盐少许同捣烂,水煎服,治初产妇乳头不出而疼痛,婴儿不能吮乳。

北瓜
北瓜形如南瓜而较小,称为桃南瓜,皮色红黄似金,故又称金瓜,可供观赏而又称为看瓜,其性甘、平、无毒,入肺经,有润肺止喘功效,民间用来治哮喘。
北瓜一个,切碎,加入等量的麦芽糖,放进陶器锅中加适量水,煮至极烂,捞去渣,将汁再煮,浓缩后再加入生姜汁,一斤瓜汁加生姜汁一两多(按8:1比例加入),稍煮,每次服一匙,一日两三次,开水冲服,治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回复:

茄子(茄瓜)

性味:甘、寒利、无毒。
归经:入肠、胃。
功效:散血,止痛,去瘀,利尿,消肿宽肠。
主治:腹痛,腹泻,小便不利,肠风便血,乳头破裂,冻疮,口疮,蛇伤,蜈蚣伤。
说明:茄子与番茄是同宗兄弟,但身价远不及番茄。茄子中维生素C的含量虽不及番茄,但它所含的胡萝卜素和蛋白质都比番茄高。紫皮茄子中还含有可防治毛细血管脆裂出血的维生素P,是很适宜高血压等患者食用的一种食物。茄子善于吸收肉类的鲜味,因此配上各种肉类,其味道更加鲜美。秋天的茄子皮韧肉少核多,食味欠佳。茄瓜其性质平和无毒,但偏于寒利,尤其是立秋后之茄瓜其味偏苦性寒更甚,体质虚冷之人不宜多食,多食易发痼疾。
验方参考:
1、紫茄瓜数斤同煮米饭食用,连食数日,治黄疸肝炎。
2、茄瓜晒干研粉,用开水送服1克,一日三次,具有消肿利尿作用。
3、茄瓜或茄叶,捣烂敷患处,治蜈蚣伤。
4、白茄瓜根四条,水煎冲红糖加酒服,治产后腹痛。
5、秋后老茄瓜(或茄瓜老裂者),煤炭存性研末,用香油、猪油或开水调敷或掺干粉敷溃烂患处,治妇女乳头破裂、溃烂疼痛。
6、茄蒂烧炭存性研末,搽患处,治口疮。
7、清蒸茄子:茄子二个,洗净后切开放在碗内,加油盐少许,隔水蒸熟食用。有清热,消肿,止痛功效。适用于内痔发炎肿痛,内痔便血,高血压,痔疮便秘等症。
 

回复:

芹菜

性味:甘、温、无毒。
归经:入肺、胃、肾。
功效:固肾止血,健脾养胃。
主治:糖尿病,尿血,头风痛,高血压,失眠,妇女白带,产后出血、腹痛,小儿吐泻,百日咳。
说明:芹菜有水芹、旱芹两种,性能相似;但药用以旱芹为佳,故称“药芹”,其香气较浓,又名“香芹”。芹菜因其性味辛香,具有温热健胃之功,对于偏寒病者疗效较为理想,不且用于温热性病者。家生芹菜无论是旱芹与水芹均营养丰富,并有一下医疗作用。然而野生芹菜却有剧毒,误食则会危及生命。野生芹菜和家生芹菜形态相似,多生于路旁或荒地;水毒芹生长在水边或沼泽阴凉潮湿地方。因此,必须认真区分,不要随便采野生芹菜作野菜食用。
验方参考:
1、芹菜(连根叶)一把,洗净捣汁,加食盐少许,隔水蒸热,早晨五时及晚上七时各服一小杯,连续三日,治百日咳。
2、芹菜100克,煎浓汁服,治小儿吐泻。
3、芹菜500克,绞汁煮沸服或水煎服,治糖尿病。
4、芹菜根适量,水一碗煮沸,加适量白糖,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或用芹菜根同茶泡服,治血丝虫病,慢性患者可连服十至二十天。
5、芹菜洗净捣烂取汁,每次服三四汤匙,一日三次,连续七天,治中风。
6、鲜芹菜500克捣烂取汁,开水冲服,每日服一剂,治高血压、头痛眩晕。
7、芹菜根60克,水煎服,治高血压、失眠。
8、芹菜根60克,煮鸡蛋两个,治产后出血。
9、干芹菜(连根茎叶)60克,水煎加糖和米酒,空腹徐徐服下,治产后腹痛。
10、芹菜子30克,水煎分两次冲黄酒服,治白带。
11、芹菜红枣汤:芹菜(连根)250克左右,红枣100克-200克,洗净,同放锅内加适量水共煮汤饮服。有降压利尿,和中养血作用。适用于高血压,急性黄疸肝炎,小便刺痛等症。
12、芹菜粥:粳米100克,煮粥,快熟时加入洗净切碎的芹菜150克同煮,食用时最好不加油盐,而用冰糖(或白糖)调味作晚餐食用。有降血压,清肝热作用。适用于高血压,肝火头痛,头昏目赤。经常食用,有一定的保护血管作用,对中老年人高血压、血管硬化、神经衰弱等均有辅助治疗作用。
 

回复:

丝瓜(天罗、布瓜)

性味:甘、凉、无毒。
归经:入心、肺。
功效:清热利肠,凉血解毒,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治崩漏。
主治:痈疽疮肿,痘疹胎毒,大小便下血,湿热筋骨痛,妇女乳闭,痔漏崩中。
验方参考:
1、生丝瓜适量,煮汤服食,可预防麻疹。
2、生丝瓜绞汁和蜜少许服;或用丝瓜藤切断,自然滴下之水一小杯,炖热加冰糖服,治百日咳。
3、生小丝瓜(连蒂)数条,切断,放砂锅内煮烂,取浓汁服,治哮喘。
4、生丝瓜(或叶),捣烂取汁,涂患处,治天泡疮,黄水疮,热疖,荨麻疹。
5、经霜丝瓜一条,切碎,泡开水服,治急性喉炎、喉痛声哑。
6、丝瓜仁30克,煮鲢鱼食,治乳少。
7、丝瓜仁焙干研末,每服10克,治咳痰不易。
8、鲜丝瓜叶洗净捣烂,涂擦神经皮炎患处,直至局部发红,甚至见隐血为止,每七天一次,治神经性皮炎。
9、老丝瓜(去皮),放瓦上焙干存性研末,用黄酒调服10克,治肺痈,疝气疼痛,产后腹痛。
10、丝瓜速溶饮:经霜老丝瓜一条,洗净去子切碎,加水适量煎熬一小时后去渣,液汁继续用小火煎熬至稠粘时停火,加入白糖粉100克拌匀装瓶。随时用10克,开水冲化食用。可治急、慢性咽炎,喉炎,扁桃腺炎等症。
11、丝瓜瘦肉汤:鲜丝瓜250克左右切块,猪瘦肉200克左右切片。加水适量共煮汤,煮熟后用食盐调味,佐餐食用。有清热利肠,解暑除烦作用。适用于夏天暑热烦渴,初期内痔大便出血等症。
 

回复:

茼蒿菜(蓬蒿菜)

性味:甘辛、平、无毒。
归经:入肝、肺。
功效:润肺消痰,养心清血,养脾胃,利肠胃,降血压。
主治:咳嗽痰多,头昏烦热,高血压。
说明:茼蒿菜,花深黄色,状如小菊花,茎叶肥嫩,微有蒿气,故名茼蒿。性虽平和,少量可治热性头昏咳嗽病,若多量作菜炒食则为热性。
验方参考:
1、鲜茼蒿菜100克,水煎去渣,加入冰糖适量溶化后饮服,治咳嗽痰浓。
2、鲜茼蒿菜一把,洗净切碎,捣烂取汁,每次一酒杯,温开水冲服,一日两次,治高血压,头昏脑胀。
3、鲜茼蒿菜,菊花嫩苗各100-150克。水煎服。一日分两次分服。治烦热头晕,睡眠不安。
 

回复:

土豆(马铃薯)

性味:甘、平。
归经:入胃、大肠。
功效:健脾和胃,益气调中。
主治:内服治胃痛,便秘;外用治皮肤湿疹。
说明:土豆含有大量淀粉以及蛋白质,维生素B、C等,此外还含有一种少量的龙葵素,而适量的龙葵素有缓解痉挛的作用,能减少胃液分泌,对胃痛有效;但大量的龙葵素则对人体有害,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晕、腹泻等中毒现象,严重的还会造成死亡。土豆经阳光曝晒后龙葵素的含量会增加。一般在土豆发芽,皮色变绿、变紫的情况下,龙葵素增多,不能食用。
验方参考:
1、未发芽的新鲜土豆,洗净切碎后,加开水捣烂,用纱布包绞汁,每天早晨空腹服下一两匙,酌加蜂蜜同服,连续半月至二十天。服药期间忌用刺激性食物,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和习惯性便秘,疼痛治愈后还须继续服用一个月。
2、土豆洗净,切碎捣烂,敷患处,用纱布包扎,每昼夜换药四至六次,两三天后便能治愈,治皮肤湿疹。
3、土豆蜜膏:鲜土豆一公斤,洗净切细后,加水捣烂,用洁净纱布绞取液汁,再放锅中小火煎熬,浓缩至稠粘时,加入一倍量的蜂蜜,再煎至稠粘浓如蜜时,停火侯冷装瓶。每次服用一汤匙,每日两次,空腹服下,可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习惯性便秘。
 

回复:

蕹菜(空心菜)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肠、胃。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尿。
主治:痢疾,疟疾,消渴,肺热咳血,食物中毒。
说明:蕹菜性味平和,多食无毒性。但体质虚寒之人过量食之易引起小腿抽筋。一般入药均用新鲜的生蕹菜。
验方参考:
1、蕹菜梗60克,玉米须30克,水煎服,治糖尿病。
2、蕹菜根120克,水煎服,治痢疾。
3、蕹菜根120克,淡酒煎或水煎冲酒,在疟疾未发前半小时服,治疟疾。
4、蕹菜连根、白萝卜适量,同捣烂,绞汁一杯,用蜂蜜调服,治肺热咳血,鼻出血。
5、蕹菜120克,马蹄七个(切),共煮汤,一日三次服,连续七天,治小儿夏季热,口渴,尿黄。
6、蕹菜捣汁服,治蕈类中毒。
7、蕹菜水煎服,解野葛中毒。
8、蕹菜500克,水八碗煎至三四碗温服,尽量饮饱,治吃狗肉中毒。
9、蕹菜500克,洗净捣烂绞汁,加入红糖200克搅匀服用,治木薯中毒。
10、蕹菜根200克,洗净捣烂取汁,调入蜂蜜适量,治淋浊便血。
11、蕹菜根500克,鲜白槿花250克(干品100克),与猪肉或鸡蛋适量共炖熟食用,治白带。
12、蕹菜荸荠汤:蕹菜250克洗净,切细;荸荠10个,洗净,去皮,放锅内加适量水煮半小时,加冰糖作一次或分几次食用。可治热病口干咽痛,烦躁,胸闷等症。
 

回复:

西洋菜(豆瓣菜、水田芥)

性味:甘、微寒、无毒。
归经:入肺。
功效:清热,解渴,润肺,利尿。
主治:烦躁热渴,口干咽痛,肺热咳嗽。
说明:西洋菜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广泛栽培,民间多用作冬季清热食物。因其性寒,凡脾胃虚寒,肺气虚寒之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均不宜食。
验方参考:
1、西洋菜500克,猪骨250克,煮汤食,治口干咽痛,烦躁胸闷。
2、西洋菜500克,猪肺500克,南杏仁15克,煮汤食,治肺热咳嗽,痰少口干。
3、西洋菜蜜枣汤:鲜西洋菜500克,蜜枣6枚,用清水适量共煮汤,煮熟后食用。有清热、润肺、止咳作用,适用于肺燥咳嗽,咽干口燥,肠燥便秘。
 

回复:

香花菜(留兰香)

性味:辛、甘温、无毒。
归经:入肝、脾、胃。
功效:疏风、理气、止痛。
主治:伤风,头痛,胃脘胀痛。
验方参考:
1、香花菜水煎服,治胃寒痛。
2、香花菜捣烂,煎鸡蛋食之,治神经性头痛。
 
14  /  25  页   «1011121314151617»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5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