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及其政治生涯的三件大事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后的小女儿,姓李,典籍查无名字,这可能是唐朝人的习惯,唐朝女子包括皇后、妃子、公主都没有留下名字,武则天若不是当了皇帝,自己给自己取了个名字“照(日月空)”,也不会有名字留下。太平公主有四个哥哥,分别为李弘、李贤、李显、李旦。武则天非常宠爱太平公主。“公主方额广颐,多权略,太后以为类己,宠爱特厚,常与密议天下事。(引自<资治通鉴>)”受电视剧及野史影响大多人看到这四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太平公主的风流史,关心她有多少多少情人,多少多少男宠。小子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她的婚姻,太平公主小时候曾经被表哥贺兰敏之强奸, “时太平公主尚幼,往来荣国之家,宫人侍行,又尝为敏之所逼。俄而奸污事发,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马缰自缢而死(<旧唐书>)。贺兰敏之为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所谓“荣国”是指武则天母亲荣国夫人。这件事情可能对后来太平公主的性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太平公主有两次婚姻,第一个丈夫是薛绍,时吐番请和亲,想迎娶太平公主,武后不愿女儿远嫁番夷,乃筑太平观,以公主出家为道士而拒和亲。久之,主衣紫袍玉带,折上巾,具纷砺,歌舞帝前。帝及后大笑曰:“儿不为武官,何遽尔?”主曰:“以赐驸马可乎?”帝识其意,择薛绍尚之(引自<新唐书>)。为什么高宗会选择薛绍,这和唐初贵族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关系,李唐虽为王室,但并非一等名门望族,而薛氏正符合此条件。公主与薛绍育有两男 (薛崇训、薛崇简) 两女,这段婚姻维持了7年。直到越王贞及琅邪王冲谋反被诛,当坐者六七百家,李唐宗室诛杀怠尽,薛绍的弟弟薛顗因参予了此次谋反,薛绍因此被牵连。绍以太平公主故,杖一百,饿死于狱(引自<资治通鉴>)。尔后武后登基改制,为了政治需要,她急需公主和姓武姓亲王的联姻来巩固自己的权势,她首先想到了她曾想传位的武承嗣。但可能是武承嗣体弱多病,或者太平公主的反对,这件事情最后不了了之。后来武后给她选择另一个亲王武攸暨,但武攸暨已由妻室,堂堂公主总不能做侧室吧。则天私杀攸暨之妻以配公主。武攸暨和太平公主育有两男(武崇敏、武崇行)一女。太平公主的淫乱确为属实,正史所载至少有三人:一是胡僧惠范,长安浮屠慧范畜赀千万,谐结权近,本善张易之。及易之诛,或言其豫谋者,于是封上庸郡公,月给奉稍。主乳媪与通,奏擢三品御史大夫(引自<新唐书>)。二是宰相崔湜,湜私侍太平公主,公主欲引以为相,(引自<资治通鉴>)。三是高戬,司礼丞高戬,太平公主之所爱也(引自<资治通鉴>)。

  太平公主的一生并不太平,她生活的时期正是大唐开国以来宫廷斗争最激烈最残酷的时代,她在李氏势力与武氏势力之间都有密切的关联,历史赋予她一个特殊的角色。她的政治生涯中经历了三次大事件,“神龙革命”、“诛杀韦后”、“姑侄斗法”。

1.神龍革命

    公元704年,長安四年十二月,此時武則天年事已高,已入風燭殘年。武則天的兩個男寵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如跳梁小丑般的成了這台戲的主角,二張因受皇帝寵愛,權侵朝野,利令智昏,许州人杨元嗣,告“昌宗尝召术士李弘泰占相,弘泰言昌宗有天子相,劝于定州造佛寺,则天下归心”(引自<资治通鉴>)。一場廷審由此開始,韦承庆及司刑卿崔神庆認為張昌宗已將此事奏報,术士李弘泰妖言惑眾,要求將李弘泰抓起來,而張昌宗應無罪。而以御史中丞宋璟為首的擁李派則認為張昌宗已寵榮如是,還要找相士看相,其心必圖不軌,虽云奏闻,终是包藏祸心,法当处斩破家。兩派爭論不休,武則天當然還是偏向張昌宗的,不肯治罪。為了保護張昌宗,她下詔將宋璟調到四川去視察工作,宋璟奏: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今陇、蜀无变,不识陛下遣臣出外何也?臣皆不敢奉制。司刑少卿桓彦范及內史崔玄鍔屢上書請誅張昌宗,武則天在宋璟等大臣的強烈抗議下不得已同意治罪張昌宗。可宋璟們還沒來得及抓捕張昌宗,武則天的赦免令卻已經到了張昌宗手上。這次較量終以各直諫大臣的失敗而告終。同時張昌宗兄弟也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了。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春,一場政變正在密謀中,發起人張柬之,聯絡崔玄鍔与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己制定計劃。第一步,找到武力支持,他們拉攏到了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及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然後將羽林軍將領全部更換,彦范、晖及右散骑侍郎李湛皆为左、右羽林将军。下一步,需要李唐宗室的支持,在太子李顯的默許下,張柬之又找到了相王及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積極參預和她的一個情人高戬有關,初,張昌宗誣告當朝元老魏元忠及高戬,高戬被流放領南,此事讓太平公主極為惱火。另一個重要原因,太平公主身為李氏女武氏媳,絕對不能容忍一個外姓的男寵掌權的。太平公主在此事件上的參與應當是較高角度上的參與,是幕後的支持者。

    萬事已備,於是張柬之等帥羽林軍入玄武門,再遣李多祚、李湛及安阳王李同皎迎接太子。同時袁恕已同相王領南牙兵捕二張黨羽韦承庆、房融及崔神庆。張柬之隨即迎太子入宮斬殺二張,進至長生殿,太后惊起,问曰:“乱者谁邪?”对曰:“张易之、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诛之,恐有漏泄,故不敢以闻。称兵宫禁,罪当万死!”太后见太子曰:“乃汝邪?小子既诛,可还东宫!”彦范进曰:“太子安得更归!昔天皇以爱子托陛下,今年齿已长,久居东宫,天意人心,久思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故奉太子诛贼臣。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 (引自<资治通鉴>)。第二天眾大臣以太子監國,並傳詔天下。翌日,太后传位于太子,於是李顯事隔20多年重新又登上了皇位,太平公主因功进号镇国太平公主,相王加号安国相王。由此一場轟轟烈烈的“神龍革命”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