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台上的风云] 克伦培勒 Otto Klemperer (德) B
y DECCA
Otto Klemperer, 1885~1973, Germany
中译:克伦培勒
曾出版其唱片之公司:EMI Decca Vox
生前最重要任职:德国克罗尔歌剧院总监
爱乐管弦乐团、新爱乐管弦乐团首席指挥
有人说他是音乐的建筑师, 有人说他在乐坛的历程是火凤凰, 不管如何, 当我
们提到
德奥曲目, 克伦培勒, 永远是不会被遗忘甚至漏掉的名字。
克伦培勒可说直接师承马勒, 因为1905年他曾经指挥后台乐队演出『复活』第
五乐章,
这位不轻易赞美人的指挥兼作曲家非常满意克伦培勒的诠释, 并给予口头赞誉
, 这使
克 着 勒打定主意要跟随马勒。他甚至将第二号交响曲改编成钢琴曲并亲自讨
教马勒,
更使马勒大悦。这个特殊际遇使他在马勒的亲笔推荐下获得生平第一份指挥工
作。
1927年获得克罗尔的合同则可以说是他最初的重要合同。他似乎非常喜欢那段
岁月,
他后来回忆, 那时的演出实在自由, 他推出很多新作品, 也做了一些实验性改
革, 使他
在当时俨然成为新音乐的代言人。这段时间, 他推出史特拉汶斯基、亨德密特
、荀白克
以及杨纳捷克等人的前卫作品。很难想像, 这样一位新音乐的代言人, 到了晚
年居然是
以古典乐派的诠释知名于世。他生涯的最后二十年, 曲目范围局限于巴哈、布
鲁克纳、
贝多芬、布拉姆斯等风格古典的作曲家, 连带的风格都与早期的他大迳迳庭。
他在二次大战前可说是平步青云, 但是到大战爆发后, 他却遭到一连串的意外
横祸,
很多人都认为克 着嗬 已经不可能再站上指挥台指挥, 但克 着 勒最后仍然苦
尽甘来。
一向话锋辛辣的他曾经在晚年这么说: 「我是最后一位古典派人士了--华尔特
刚走
(注: 彼时华尔特刚过世未久),我的价码可以开大了」。事实上在他过世时,
乐坛就
体认到:指挥的黄金时代可能已经不复出现了。晚期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美国
, 他对
美国乐团乐手的技巧高超有深刻印象, 但他还是怀念早期与欧洲乐团合作的美
好时光,
尤其是维也纳爱乐, 他认定这个乐团「举世无匹」。
壮年时期克伦培勒, 也有感官艳丽的一面, 和晚期那种 涟段按蟮 雕像式风格
有很大的
不同。这种一去不复返的情欲世界, 很难与克 着 勒的名字划上等?。中晚期以
后,
一连串的意外打击使得他的情绪陷入大起伏循环中, 艺术境界也一步步推向孤
高境界。
托斯卡尼尼老来速度越来越快, 克 着嗬 正好极端相反, 和大部分老大师一样
越来
越慢。他极为擅长的是稳健、从容不迫的建筑, 「不动如山、不疾不徐」, 在
平稳的
越慢。他极为擅长的是稳健、从容不迫的建筑, 「不动如山、不疾不徐」, 在
平稳的sic
架构中一步步推衍出高潮来。他尤其专擅动态对比, 其效果往往妙不可言。他
所营造
出来的声响极为饱满、厚实, 是典型的德奥派指挥风格。
不过这种越来越慢的倾向, 虽然在慢板乐章中可以达成极为感人的音乐效果,
到了快板
乐章, 尤其是诙谐曲时, 常常有音符支离破碎, 生气全失的缺点出现。但一般
言之,
他的乐曲诠释结构之完整与庞大, 少有指挥家可以比拟, 尤其那雄伟雕像式的
风格令人
极为神往。然而, 这样的风格必定会顾此失彼。他太过于注重乐曲的表面深度
, 这使得
他的诠释严肃有馀而细腻感情不足。把这种情况放到歌剧诠释也是如此, 戏剧
性明显
不足, 音乐上也缺乏魅力。
克 着嗬 也是忠于原谱派的大将, 而且晚年的他不像托斯卡尼尼, 嘴上说忠实
手上
不老实, 他可是实实在在, 完全按照谱面指示进行的。他认为唯有如此, 曲子
的内涵
与作曲家的本意才有被表现出来的可能性。排练的他并不是个火爆浪子, 但极
有威严,
虽然他从不提高音量讲话。然而他对三心二意, 不肯全心奉献给艺术, 以及不
能完全
听从指挥者, 就显得无法容忍了。他的指挥手势一向大而化之, 这使得很多新
接触他的
团员根本不知道他在比什么, 最后只好紧紧跟著各声部首席跑。
克 着 勒早年与马勒、史特劳斯交往的经历, 并未使他主动去提倡他们的作品
。像他
对马勒第一、六总是有所微词, 史特劳斯自『莎乐美』以后的作品他全都有意
见。
不过他对马勒第二、八、九表示极为喜爱。他是德奥曲目当然权威指挥者, 在
这方面
堪与贝姆、福特万格勒、杰利比达克、华尔特等老大师平起平坐; 想当然尔,
贝多芬、
舒曼、布拉姆斯、莫札特、海顿、巴哈甚至布鲁克纳, 在他手下都有优异的演
出。
将克 着 勒的指挥事?带到第二春的大功臣, 是EMI 的名制作人Walter Legge。
晚期
克伦培勒能有这么大的名气, 唱片帮了他一个大忙。他虽然和 Legge时有恩怨
争执,
但是两人合作下的产品却是克 着嗬 艺术的最佳见证, 也是最完整的视听资料
。LP时期
或许因为LP本身的音质问题, 使得克 着嗬 较长的慢板不受欢迎, 但是到了CD
时代,
他所营造的美丽音乐可以乾乾净净的藉由CD再生, 使得他的名声更为响亮。他
所拿手的
曲目几乎都可以在唱片找到, 除上述作曲家外, 歌剧包括『魔笛』、『费加洛
婚礼』、
『唐乔凡尼』、『费黛里奥』、『漂泊的荷兰人』、『女人皆如此』、『三便
士歌剧』
『马太受难曲』等等, 都可在唱片中找得到他精湛的演出。
听德奥曲目绝不能忘记克伦培勒。当你尝试走进他的世界后, 必会为他那 涟段
按蟆?
沈稳雄浑的管弦乐风格, 以及建筑完整的乐曲结构深深吸引住。这位苦尽甘来
火凤凰,
确实是二十世纪的重要指挥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