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京剧《苏三起解》狂想曲 6:45
京剧《苏三起解》是传统京剧《玉堂春》其中一幕戏。全本《玉堂春》写明代名妓苏三(玉堂春)结识吏部尚书的公子王金龙,誓偕白头。王久居妓院,床头金尽,被鸨母逐出,落魄街头,栖身于关王庙。苏三间悉,前往相会并赠银助其返回故乡南京。王走后,苏三拒绝接客,遂被卖与山西富商沈燕林为妾,沈妻皮氏素与赵监生私通,将夫毒死,反诬苏三谋杀。洪洞县令受贿,将苏三问成死罪。
王金龙赴试得中,授山西巡按,调审此案,知苏三历尽艰苦,乃微服私自探监。后得臬司刘秉义之助,平反冤狱,兴苏三团圆。《苏三起解》写解差崇公道提解苏三赴太原复审,途中苏三诉说不幸遭遇,崇加以劝慰,并收为义女。
此曲在本辑录音中手法较为“前卫”,其中有京剧锣鼓的的节奏影子,也有浓郁的京腔。主旋律以赋格曲式加以扩展,主题兴主题之间,则用京剧的过门作为素材来连接,每次主题重现均引出变奏上的“乐趣”。演奏上除了爵士鼓和低音吉他外,其馀皆用midi-synthesizer(包括定音鼓),配合Studer-Dyaxis的取样的数码处理,效果疑幻疑真。
2、赶牲灵 5:23
一首充满乡士气息的陕北民歌:“走头头的骡子三盏盏的灯,带上了铃子哇哇的声。赶牲灵的哥哥回来了,驮的是咸盐,皮毛,甜甘草。你若不是我的哥哥招一招手,你若不是我的哥哥走你的路。”歌词最后一句最有意思,充份表露了西北人的豪爽,率直性格。曲中一反原曲用抒情女声的民歌唱法,而以粗犷,高吭的男声“哼”出主题旋律,并加以尽兴的扩张,更是西北风味。
引子主奏乐器是模拟低音笛和琵琶,前者象征小伙子,后者代表姑娘们。开始时低吟的笛声交织以纤细的琵琶滑指效果,像是赶牲灵的小伙即将与他的情人分手,走上漫长的路途,临行前不忘再多说些绵绵情话,接着嘹亮的铜管吹响了出发的号角,小伙子们打开沙哑的嗓门,叱喝上路……结尾渐弱的打击乐队是逐渐远去的蹄声和驮钤声--你不是我哥哥走你的路。
3、天黑黑 6:52
闽南语念成“天乌乌”。“天乌乌,要落雨,阿公啊举锄头要掘芋,掘呀掘,掘呀掘,掘着一尾旋鰡鼓(即泥鳅),衣哟嘎嘟,真正趣味,阿公(爷爷)要煮咸,阿妈(嫲,奶奶)要煮淡,两人相打弄破鐤(锅)……。”
这首谐趣的福建童谣唱了几十年了,“天乌乌,要下雨”但始终没有下雨。这裹以诙谐的手法处理,让它打(雷)个够,希望曲末的雷雨声没吓你一跳!
编曲应用了Disco节奏氛,由始至终贯穿着“闹”的气氛,大有不闹个天昏地暗打破锅不罢休的劲头。
4、跑马溜溜的山上 5:51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这首四川民歌以局外人的身份唱情歌;在编曲上也以间接的手法铺陈出原旋律,并打破常见的轻音乐从头到尾奏旋律的套套,将旋律变形,隐去。由原民歌四平八稳,慢悠悠的风格,变成富有现代活力,弹性十足的摇滚节奏;当然,熟悉这首民歌的人仍可从那爵士味的帅气律动中,清楚地听出原有民歌纯洁的旋律动机。
5、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5:38
“路旁的花儿正在开哟,树上果儿等人摘。丰润的谷穗迎风荡漾,期待人们割下来,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这首彝族民歌在50-70年代颇流行,曾被改编为合唱版本,器乐独奏曲等,经常出现在音乐会上,它听起来朴素而充满真情,流露了含蓄的爱情表示。现以较生动的手法,应用了爵士乐的语言和节奏融合其中,由synthesizer多声部的重奏和萨克管的独奏交替轮奏,仿若是一群青年男女在山坡,山顶,山谷四面八方传来热情而优美的歌声--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6、 牧歌 5:39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这首内蒙古民歌只有了四句歌词,就把草原上美丽富铙的迷人景色展现出来,而旋律很有诗意,具有内蒙民歌优美,抒情,高亢,悠扬等特点。
编曲方面用了中乐的高胡,二胡和中胡为主奏乐器,与在“后面”的西洋弦乐组成为对比。独奏主题出现时,像是镜头对着草原上的牧羊姑娘和她的羊群,弦乐及人声的衬托像是草原长空的远景……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只能神游或想像一下了。
7、蜗牛与黄鹂 4:54
一首轻快活泼的台湾歌谣:“(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绿地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壳呀,一步步地向上爬。(阿)树(阿)上两双黄鹂鸟,(阿)嘻(阿)嘻哈哈在笑也。”“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现在上来干什么?”“(阿)黄(阿)鹂儿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乐曲开始由合成器模拟的小型敲击乐器奏出歌曲的节奏型,再逐渐丰富加厚,引出以小号主奏的旋律,小号共有两组声部,上三声部用真的小号演奏,下三声部用合成器模拟小号,吹奏和声;听来更具深度和厚度;再加上模拟的伸缩号组和真的萨克管(sax)组成辉煌的铜管部,使乐曲充满动感……,想来有点像今天的香港人……。
8、三十里铺骑白马 6:37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隹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子爱见那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洗了个手来和白面,三哥哥今天上前线,任务摊在那定边县(陕北西北部),三年二年不得见面……。“
“骑白马,挎洋枪,山哥哥吃的是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去看姑娘,呼儿嗨哟,打日本他顾不上。“
《三十里铺》和《骑白马》是两首曲调接近,同样是抗战时期的陕北情歌,后者更被改编为《东方红》--这应是全球最流行的歌之一,数以亿计的人曾经唱过。两首歌的旋律交替出现,融成一体,尾部的音响效果处理,像是巨星的陨落………
9、阿拉木汗 6:20
流传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双人歌舞曲,赞美像鲜花般美丽的阿拉木汗:“阿拉木汗怎么样?身段不肥也不瘦。她的眉毛像弯月,她的腰身像棉柳,她的小嘴很多情,眼睛能使你发抖。阿拉木汗住在哪里?吐鲁番西三百六。为她黑夜没瞌睡,为她白天常咳嗽,为她冒着风和雪,为她鞋底常跑透”……
为了表现这首歌的活泼,风趣与幽默,编曲上用了琵琶主奏乐曲,以模仿新疆的弹拨乐器,增添“土”味和动感。
年青人都会为心中的“阿拉木汗”动过心……
10、 孟姜女哭长城 6:20
“孟姜女”和“小白菜”是中国古代苦难妇女倾述自身不幸遭遇真实的故事,远久传唱至今。很少歌曲能像它那样以朴素简单的旋律,语言道出那么多的凄凉。
乐曲以夜景和哭声为前奏,不协和的平行音程,哭出《小白菜》的主题,背景轰鸣和青蛙的叫声彷佛把人带进一片荒凉之中。《孟姜女》,主旋律由苍凉的擂琴带出,经合唱步入乐曲的中心主题。这种编曲的演绎手法也许是都市人看悲情故事……
近年悲剧频生,遗憾的是没能产生一首像《孟姜女》、《小白菜》那样优秀的作品!也许是中国人喜欢回顾旧事,新作品难以打动他们,不如寄情在老歌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