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张维良,著名的笛箫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副系主任,华夏室内乐团团长,中国音协管乐研究会副会长,南京东南大学名誉教授,张维良先生1957年生于江苏苏州,自幼喜爱音乐,八岁开始学笛,1967年得到著名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的精心培养和系统训练,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1981年转入音乐学院器乐系,1982年毕业留校担任笛子专业主课教师,兼任中国音乐学院实验乐团演出工作,同时亦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和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兼任中日青年文化交流中心客座教授。
张先生先后师从冯子存、刘管乐、赵松庭、王铁锤等名家,并在1983年至1985年随著名作曲家王酩学习作曲技术,1982年参加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获得笛子组第一名优秀表演奖;1983年以笛子独奏曲《太湖春》获中国音乐学院首届创作比赛二等奖;1987年参加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获一等奖以及箫与箜篌演奏曲《清明上河图》获得1987年国际放送基金大奖;1988年以笛独奏创作曲《南韵》获全国第六届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三等奖。
冯子存,北派笛子大师,1904年生于河北省阳原县,从小受到家乡民族音乐的熏陶,13岁开始参加了民间音乐演奏活动,当时他主要演奏笛子和板胡。1921年,他走西口到包头谋生。他白天干活,晚上向二人台艺人学习小戏音乐,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冯先生独特的笛子演奏风格,饱满坚实的气息,高亢明快的音色,丰富多变的唇、舌、指、气法,浓烈炽热的地方风味和朴实严谨的艺术作风,这些都是他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根本。1953年冯子存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他以高超的笛艺轰动了首都的文艺界,应邀参加了中央歌舞团,开始了专业文艺生涯。1964年他被调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培养了刘森、马宝山、曾永清、陆金山、杨明、郭鸿五、王湘等一大批笛子演奏家和演奏员,并把北派笛子传播到全国各地。冯子存的笛子多重于内容的表达,而技巧是为乐曲内容服务的。如《走西口》一曲,表现了在旧社会因生活所迫,一对农村夫妇生离死别,丈夫走口外的故事。演奏充满了哀怨愁离,依依惜别和无限感伤的情绪。乐曲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
冯子存的创作、演奏,在各种技巧运用和发挥上可以说是笛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不但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在朝鲜、越南、瑞典、芬兰及我国的澳门、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与人合作编的《喜相逢》,不仅成为笛界的名曲,还被改编成钢琴、小提琴、木琴演奏曲目,被世界亚太音理会编入各国音乐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