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才情与风流 (组图)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11子,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赵佶即位后不久,即重用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免,时称六贼。赵佶还以“绍述”的旗号, 定司马光、文彦博等臼余人为”元祜奸党”,定章悼等人为“元符党人”,刻石朝堂,以示贬斥。

赵佶生活穷奢极侈,和六贼滥增捐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兴木:修建华阳宫等宫殿园林。他派朱勋设立苏杭应奉局,搜刮江南民间的奇花异石,称“花石纲”,运送汴京,修筑“丰亨豫大”(即丰盛、亨通、安乐、阔气的意思)的园林,名为“艮岳”,将北宋政府历年积蓄的财富很快挥霍一空。“花石纲”又害得许多百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谁家只要有一花一石被看中,朱励就带领差役闯入民户,用黄纸一盖,标明这是皇上所爱之物,不得损坏,然后拆门毁墙地搬运花石,用船队运送汴京。有一次船运一块四丈高的太湖石,一路上强征了几千民夫摇船拉纤,遇到桥梁太低或城墙水门太小,朱励就下令拆桥毁门。有的花石体积太大,河道不能运,朱励就下令由海道运送,常常船翻人亡。人民在此残害之下,痛苦不堪,爆发了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赵佶又派兵进行了血腥镇压。

赵佶还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 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公元1125年10月,金军大举南侵,金军统帅宗望统领的东路军在北宋叛将郭药师引导下,直取汴京。赵佶接报,连忙下令取消花石纲,下《罪己诏》,承认了自己的一些过错,想以此挽回民心。金兵长驱直入,逼近汴京。徽宗又怕又急,拉着一个大臣的手说:“没想到金国人这样对待我。”话没说完,一口气塞住了喉咙,昏倒在床前。被救醒后,他伸手要纸和笔,写了“传位于皇太子”几个字。12月,他宣布退位,自称“太上皇”,让位于子赵桓(钦宗),带着蔡京、童贯等贼臣,借口烧香仓皇逃往安徽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第二年4月,围攻汴京的金兵被李纲击退北返,赵佶才回到汴京。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赵佶与子赵桓为庶人。公元1127年3月底, 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据说,赵佶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赵佶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祖先献俘。尔后,赵佶被金帝辱封为昏德侯,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囚禁期间,赵佶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晦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但是,他的悔恨只是限于“社稷山河都为大臣所误”,并没有认识到是自己的昏庸奢侈才导致了亡国和自己成为阶下囚的结局。公元1127年7月,赵佶要派臣子曹勋从金偷偷逃到南宋,并交给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写着“你(宋高宗)快来援救父母。”赵佶将这几个字出示给周围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赵佶哭着 叮咛曹勋,切记要转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说着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尔后将手帕也交给曹勋说:“让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

赵佶被囚禁了9年。公元1135年4月甲子日,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 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公元1142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据协议,将赵佶遗骸运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庙号为徽宗。



徽宗之草书团扇



徽宗之牡丹诗册



赵佶诗翰和千字文




徽宗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擅。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有词集《宋徽宗词》。  

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也和这位书画皇帝不无干系。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文会图



腊梅山禽图
  

《腊梅山禽图》采用水墨纸本手卷,卷高275厘米,全长5215厘米,全国分12段,全用水墨对景写生,禽鸟、花草形神兼备,笔调朴质简逸,每段接缝处铃有宋徽宗的双螭印共11方。画面上有宋朝铃印14方除11方双螭印外还有“政和”、“宣和”印清代乾隆皇帝玺印21方及21句题跋分别于12段画面之间以及嘉庆皇帝收藏印一方。历代私人收藏家则有梁清寯藏印4方,安歧藏印14方。该画在宋朝邓椿《画继》、《南宋馆阁叙录》、清安歧《墨缘汇观》、《石渠宝笈》、于非阎1948年作《墨竹双合图》、香港中国书画社1961年出版的忡国书画》、张市著于20世纪60年代的《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中都有著录。



主管画院时亲自出题批阅 宋徽宗精彩题点荟萃

徽宗主管画院,亲自出题、批卷,还亲自授课,所出考题情趣盎然,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现试举几例如下:

一、“竹锁桥边卖酒家”

“竹锁桥边卖酒家”是画院的著名试题之一。此次考试中,众多考生皆重于酒家,从而以小溪流水,野渡小桥,竹林清风等借以衬托,但这些画面皆不中赵佶之意。唯有一名叫李唐的画家,构思新颖,独辟蹊径,画面上是一泓溪水,小桥横卧,桥边则是一片竹林,唯有那郁郁葱葱的翠竹中,挂着一幅迎风招展的“酒”帘。整个构图从“虚”字入手,使人浮想联翩。赵佶看后大悦,他认为酒家藏在竹林中正是符合“锁”字的意境,并亲自圈点为第一名。李唐(1066-1150)字古,进画院后继续勤奋作画,终于成为宋朝承上启下、开宗立派的著名画家。

二、“蝴蝶梦中家万里”

不得不承认赵佶的题目其寓意是很深的,此题取自“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之意,众考生作品皆不中意,唯一被赵佶选中的是王道亨的试卷,王道亨笔下所绘的是苏武牧羊图。

画面上苏武思乡,席地而卧,然双蝶追逐其间,画中林木扶疏,上立子规,而月正当空,木影在地,犹闻啼声。由于王道亨较好地掌握了诗的含意,因此一举夺魁并成为宋代著名画家。

三、“野渡无人舟自横”

政和年间,赵佶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此句来于唐朝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应试者大多画一空舟系于涧边,或画一鹭鸶立在船上,或画一鸟落在船杆。但是受到赵佶赏识的却是画中一舟人,他卧于舟尾,手握一支笛子……原来,作者其意不在舟中无人,而是说明此野水无人过渡,连摆舟之人无聊吹笛竟也打起瞌睡来。看来中选者实为丹青高手,金榜题名确有可圈可点之处。

四、“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个考题也是独具匠心的,考题一出,整个考场上考生们几乎都在画马画花、达官显贵、文人仕女,他们均穿梭于花丛之中,赵佶看后很不满意。但就在最后几张卷子中,赵佶被一幅画吸引了,一匹骏马缓步走来,几只小小的蜜蜂在追逐着马蹄。看来作者的巧妙之处就是马踏上了花后竟然引来了蜜蜂,画面上既表现了“踏花归去”又表达了“马蹄香”。这就是作者的巧妙构思,故而理所当然地被评为第一名。

五、“深山藏古寺”

“深山藏古寺”之题是赵佶亲自为画院出的题,此题目一出,众考生皆以为不难便纷纷作画,有的画青山丛中露一寺顶;有的在半山腰画一半古寺;有的则干脆画一寺在山中;个别考生竟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这里只有一幅构思奇特的,画面上只有山水和一条羊肠小路,唯有一个老和尚在溪边挑水,赵佶看后龙颜大悦,当即录此生为第一名。这幅画画得很简单,但其高明之处是把考题的“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有老和尚前来挑水,那么古寺定是藏在深山之中啦。

六、“嫩绿枝头红一点”

这道考题是很有分量的,因“嫩绿枝头红一点,恼人春色不须多”是这首诗的原意,故而当时的应试者大多在画面上用红花绿叶来装点春色,或在绿荫丛中露出红花一朵。然而高居榜首的却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画家,他在绿树成荫的阁亭中,画一仕女倚栏而立,唯有其樱桃小口的一点红与嫩绿枝头相辅相成,从而点出了“红一点”的主题。


相关链接:
宋徽宗的才情与风流 (组图)
香消玉殒李师师和苟且偷生韦太后
秦始皇身后留下的9大历史谜案
汉高祖刘邦不为人知的三大方面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最伟大的帝王
天下第一荒淫皇帝隋炀帝 (图文)
唐太宗李世民 -- 唐代杰出军事家 政治家
唐朝书法大家 -- 李世民 (图文)
武则天并非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明朝最离经叛道的搞笑皇帝 -- 正德
中国历史上最博学的帝王
清朝皇帝的十大御用武器 (图文)
清朝八位皇后的身世档案 (图文)
盛世华章--中国:三代帝王1662-1795 (22P)
末代皇帝溥仪的奢华婚礼 (组图)
揭密历史:溥仪的五段悲喜婚姻(组图)
末代皇帝溥仪的狱中生活 (图文)
溥仪收藏的珍宝及罕见老照片 (12P)
末代皇帝的结婚证——翻开溥仪旧相册
溥仪家族提出申请 末代皇妃将与溥仪合葬 (图文)
绝世孤品:大清皇帝的退位诏书 (图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称帝者一览
日本史上的八位女天皇
帝国的斜阳 世界末代皇帝沉浮录 (8P)
朝鲜末代皇族在日本蒙受极度屈辱(图)
越南末代皇帝Bao Dai与美丽的皇后Nam Phuong (组图)
美国历史上惟一的“皇帝”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