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的文化内涵 中国结由于年代久远,其历史贯穿于人类史始终,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 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
服饰之结纵观中华服饰五千年的历史,绳结在中国古代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从先民用绳结盘曲成“S”形饰于腰间始,历经了周的“绶带”,南北朝的“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到盛唐的“披帛结绶”、宋的“玉环绶”直至明清旗袍上的“盘扣”及传世的荷包、香囊、玉佩、扇坠、发簪等无不显示了“结”在中国传统服饰中被应用的历时之久、包罗之广。
服装 最早的衣服没有今天的钮扣,拉练等配件,所以若想把衣服系牢,就只能借助将衣带打结这个方法。

琵琶结玉佩 中国人一向有佩玉的习惯,历代的玉佩形制如玉璜,玉珑,玉□等,在其上都钻有小圆孔,以便于穿过线绳,将这些玉佩系在衣服上。另外,还有一种成套的玉佩,是由好几种不同的玉佩组合成琳琳琅琅的一长串,而其连结的方法当然也非靠穿绳打结不行。

印钮和镜钮 古人有将印监系节佩挂在身上的习惯,所比流传下来的汉印,方方都带有印钮。而古代铜镜背面中央都铸有镜钮,可以系绳以便于手持。由这两个地方不难看出,绳结在中国古代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鱼鳞结妇女装饰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所绘『女史箴』图卷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形貌,我们可以由画中了解当时妇女装饰之一斑。例如在画中仕女的腰带上, 就发现有单翼的简易蝴蝶结作为实用的装饰物。另外, 在唐代永泰公主墓的壁画中, 有一位仕女腰带上的结, 就已经是我们现在通称的蝴蝶结了。到了清代,绳结已俨然被视为一门艺术,样式既多,花样也巧,在那时绳结作为装饰的用途 相当广泛,日常生活中的大小用品如轿子,窗帘,帐钩 ,肩坠,笛箫,香袋,发簪,项练,眼镜袋,烟袋……下方常编有美观的装饰结,这些结常有吉祥的函意。

发簪结

菊花结

蜻蜓结

长尾龟

团锦结吉祥的“音结”中国结的取意如其他中国艺术般多利用自然形态、谐音而取其意,如用“吉字结”、“馨结”、“鱼结”结合就成为“吉庆有余”的结饰品,以“蝙蝠结”加上“金钱结”,可组成“福在眼前”等。以此类推又延出了“长寿安康”、“财物丰盛”、“团圆美满”、“幸福吉祥”、“喜庆欢乐”等祈福的内涵。大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子“长命百岁”;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制成绳,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本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所有这些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来寄寓吉祥。“结”被作为民间祝祷的符号,成为世代相传的吉祥饰物。

金鱼结
《诗经》中关于结的诗句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这是描述女儿出嫁时 ,母亲一面与其扎结可,一面叮嘱许多礼节时的情景,这一婚礼上的仪式,使“ 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
“结”字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托结寓意,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体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等等。而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亲、结发、结婚、结合等。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 音,“吉” 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吉” 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规划,流传至今。
神灵之结中国结中还有一类被认为是通神灵的法物,可达到驱邪避灾、镇凶纳吉、却阴护阳等功效,如“吉祥结”、“盘长结”等。这类“结”皆因其形意而得名,作为凝聚着神秘宗教观念的护身符,在民间得以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一定的传承机制。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的愿望。在新婚的帖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剑柄上装饰一个“法轮结”,有如轮黑心行,弃恶扬善之意。

盘长结

如意结同心结中国人在表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结”义不容辞的充当了男女相思相恋的信物,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与对方,万千情爱,绵绵思恋也都蕴含其中。“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结饰已被民间公认为是达情感的定情之物,并美其名称为同心结。而“结发夫妻”也源于古人洞房花烛之夜,男女双方各取一撮长发相结以誓爱情永恒的行为,有诗云“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就是生动的描写。

同心结战国时屈原在《楚辞.九章.哀郢》中写到:心圭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作者用“圭而不解”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牵挂。古汉诗中亦有: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离别此。其中用“结不解”和胶漆相融来形容感情的深厚,可谓是恰到好处。晋朝的刘伶在《青青河边草篇》中写道:梦君结同心,比翼游北林。
梁武帝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宋代诗人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诗句。一为相思,一为别情,都是借“结”来表达情意。宋代词人张先也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形容女孩思念故人、心事纠结的状态。
唐代是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此期间,诗词等文学作品对结的承颂也成为突出。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结爱》,当属这方面的代表之作:“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唐朝的教坊乐曲中,尚有『同心结』这个词牌名。唐代的铜镜图案中,绘有口含绳结的飞鸟,寓意永结秦晋之好。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

结字,把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结字,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中国结,流传千载,情思如许。
相关链接:夏日话扇:日常用品中的深厚文化底蕴 (图文)秦淮名妓董小宛的遗世孤品:玳瑁桃花扇(图文)民族色彩配饰:流苏 (7P)流传千古的飘逸典雅 -- 中国结(22P)古代闺房必备之品:精美的中华古镜(19P)承载了多少儿女情长--古代女子的定情信物永恒之泪 -- 琥珀 (图文)烈火中的美器,风华绝代古琉璃(图文)香炉 烧尽沉檀满屋添香 (图文)中国古瓷香炉文化鉴赏 (组图)中国古代的精美酒器 (12P)破解古魔壶之谜 (图文)